在过去,年货的品种没有这么多,供应也不是很通畅,许多家庭都会自己动手制作,其中又以油炸的年货居多。小时候,粮店里定量供应“富强面”,我们平时都不怎么喜欢吃。为了不浪费配额,过年前,家里就会到粮店把剩余的面粉定额全买回来。在面粉里略加些糖,和成面团,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一片,均匀撒上白芝麻,然后用刀切成两指宽。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在一旁帮忙,根据各自的兴趣把它切成菱形或三角形,作为个人识别的标记,此谓之“麻叶”。另外把一部分面抻成条,粗若小儿手臂,扭成一个个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然后在“8”的空心部分填充少许黏糊糊的豆沙馅,谓之“扭酥”。再把一部分面抻成手指般粗,扭成麻花状,谓之“扭八字”。至此,各种年货的面坯也就准备得差不多了。
把一口大锅架到柴灶上,倒入菜油,以猛火烧沸,然后把各种面坯下到滚油里炸。至于怎样掌握火候也是个技术活。炸“扭八字”还相对容易些。麻叶太薄,在滚油里稍稍变色就要用捞篱及时捞起,利用油的余温将之炸酥。若是等到火候刚好时再捞起,不一会就成为黑炭了。而炸扭酥,要用捞篱不时轻轻推动,使之均匀受热,若是用力稍重,豆沙馅就会从中脱落,成为各不相关的两种食品。
炸好的年货,滤干油后,盛在一只大竹箩筐里,通常会有大半箩筐那么多。春节期间有客前来,就用瓷碟盛以飨客,或者到亲戚家拜年,用油纸包上几包送人,也属于是人情味很浓的年礼。
倘若条件合适,家里也会做一些芋角。先把槟榔芋削皮后煮熟,略加些糖,一同捣成芋泥。将面和匀,擀成面皮,以芋泥为馅,包成饺子的形状,把口子捏紧,然后下油锅炸酥。当然了,正宗的芋角,馅里还应该有精肉、虾仁、冬菇一同剁成的细末,混合在芋泥里。只是这在过去,多少有些奢侈。其中的关键是面皮要干湿适度,既不能有太多的水分,又不能太干,不然在沸油中极易散裂开来。炸芋角若是散开,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事情。由于制作工艺繁琐,芋角也不是每年都能吃到的。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用虾汁加淀粉制成的虾片,只须在滚油里一炸,就会膨化开来,嚼起来“嘎巴”响,味道清鲜芳香、酥松可口,是小孩子的恩物。
旧日时光渐渐远去,家中已经多年不再制作油炸的年货。而过去之所以那么热衷,是因为平时很少能够吃到,加上口感香脆,所以才大受欢迎。
十日谈
年味
亲历土家族“赶年”,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