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于2011年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他是国际滑联的官方摄影师,那次是专程来上海拍比赛的。大卫在花滑界很有声望,并非因为他照片拍得如何美轮美奂,而是因为他对每一次拍摄都极为用心。每个赛季结束,大卫会将所有选手的照片分档整理,然后为每个人制作一张光盘,赠送给他们,还会写上这样一句话:“你们在欣赏这些照片时的快乐,就如同我欣赏你们比赛时一样。谢谢你们带来的美好。”大卫的细腻让所有选手都感受到一份特别的感动。
一身厚厚的冬装,一副酷酷的墨镜,身边,一只北京奥运会的双肩包格外显眼。这就是在索契冬奥会赛场外的“收藏家”,来自加拿大的约翰收藏奥运徽章,他告诉记者每届夏奥和冬奥,他都会自费飞去主办地,只为交换搜集奥运徽章。但我记得,在伦敦的奥运村门口,在北京的鸟巢边,我曾遇到过许多像他这样的“奥运候鸟”,甚至还采访过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也就在那儿,我也曾见过约翰。
索契,是我人生中的第三次奥运经历,也因此,在中国记者团中,几乎所有人都已是老相识——曾在各种比赛中并肩战斗,此番再见,相识一笑,彼此说声:“你也来了?!”一种惺惺相惜感,油然而生。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