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深秋,吴亮与画家韩冬夫妇来嘉定,韩冬说他在扬州东关街买了座老院子,三屋两厢房,很有点味道,欢迎我们去看看。
两个月后,我们终于成行。到了扬州,吃了点豆腐花、烧饼,即去韩家小院。
老巷子,小院子,青砖地……院子里种着丹桂、兰花、芭蕉,一棵石榴,树叶在寒冬中已落尽,枝梢上却挂着颗黑红斑驳的果子,映在古墙背面大片天空中,很有点八大的意味。屋里是老家具,榉木方桌、靠背椅、条案、方凳,很质朴。韩冬在这里淡然处之地修心、作画,生活在一个疏远而贴近心灵的世界。
客厅墙上挂着一幅画,疏林、淡墨,有倪瓒的气息在,但又不同倪瓒。画中央用红线勾勒了两个方框。我问吴亮:为什么要画框?吴亮说:“可用透视来解释,这线条告诉观众这只是个平面,是幅画。”在艺术上,尤其是在西方现代艺术上,吴亮确实知道得多。
韩冬说:“这是一张照片的投影,国外有以投影作画的。我与他们不同的是,我还有第二阶段,那就是用中国画的水墨表现这种镜象。”听韩冬如是说,我忽觉他是对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在吴亮眼里是重建,韩冬用他的思考和方法重建了他的绘画世界。他跳跃了中国画一般意义上的传承,用现代方式构图,然后再在第二阶段的创作中寻找与中国水墨画的沟通,比如线条比如墨晕比如干笔皱擦等等。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作画也曾取材于照片并展开想象。照片记录了一瞬,而在绘画过程中,培根和韩冬都在寻找着将一瞬转成永恒的意外。
韩冬带我们进他书房,从抽屉里取出厚厚一叠画。我们逐幅欣赏,感受他对水墨画的创造力。中国画一般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而韩冬所表现的却多为当代场景,普通椅凳、瓶瓶罐罐、窗户栏杆、水泥路桥、现代建筑。一幅《夜色》,画面上一张藤椅、半张桌子,桌上半个茶杯,背景一角树影扶疏。后面是灰白交织的天空,前面是满地月光和器物在月光地上的影子,令人想象无限。
第二天,去市郊甘泉乡。离开的时候,韩冬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树林,说:“挂在家里那幅画,取的景就是后面几棵小树。”冬日的扬州乡下景色很美,疏密相间的树林、农舍、小池塘和水中的倒影,本就如画。身处此境,让人感到出世般宁静。
韩冬也画油画,如果说他的水墨是用古典笔触表现当今题材,那么他的油画则是用现代技法讲述古典故事。一种形而上的意味弥漫在他的油画中。他笔下的裸女,不娇柔,不艳媚,无淫色,无邪念,很本我,很素朴。她们裸露着很自然地生活栖息,像是夏娃。我最喜欢的那幅《一路莲花》,其中禅意让我品味许久。人与莲花、梅花、虎、鹿、鸟……与大自然万物都平和相处,也许正是韩冬想表达的。
没有色块的堆积,没有浓妆艳抹,韩冬的油画一如他的水墨,素白淡雅。当许多画家追求视觉冲击力和感官刺激时,韩冬以他清淡征服了我。这种清淡源自他内心的宁静平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我们常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韩冬的画中和他持戒修禅的人生中,我感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