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的设计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我们是到英国留学后才知道的。
每年在英国举办的设计展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前往参观,驻足赞叹。
每年在伦敦、巴黎、米兰和纽约举办的国际时装周,伦敦是最让人期待的一站,那些代表未来的新锐设计,影响着我们对流行和时尚走向的判断。
圣马丁设计学院,成为全世界年轻设计师的向往,从那里走出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大师, 也是今天中国许多在设计领域有追求的年轻人的首选学校。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英国的设计师,能这么风光无限地在世界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正统的说法是源于英国政府对于这项事业的重视。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英国政府已经成立了旨在促进其设计水平的英国设计协会,组织各种设计展览、会议,同时出版业内最重要的杂志《设计》,据说对于促进英国的设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个人的意见,它和英国民众愿意为创意买单,肯为设计师的产品花钱,很好地保护了知识产权、鼓励了设计师的创造热情分不开。
英国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价格不菲是出了名的,但这并没有影响你在上下班通勤地铁上看到众多神情专注、手不释卷的绅士淑女。在唐人街看到我的报纸同行写的新书,定价合人民币三百多块钱一本,我们真心会为写书人感到高兴。
牛津街上的音像店比服装专卖店大很多,当地人出入那里买各种正版CD、DVD碟片,就像主妇们到超市买花装饰房间一样,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当然杂志促销的时候附上一张音乐CD,对当地人而言也是好的礼物。普通的一张CD也要一百多块人民币啊!
最可爱的是英国人对各种卡片的消费,竟也促进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让我们有机会透过这个小窗口看到出类拔萃的产品,了解他们的生活。
卡片的摆放地说明它是一个日常生活用品,超市的入口,高街的专门店,或者百货公司的开放式柜台,总之是你很容易看到拿到的地方。卡片内容之丰富,让消费者几乎对它形成依赖。不只是祝你新年快乐这样简单的贺年卡,而是在一年里的任何辰光,你都可能找到相应的卡片:婚丧嫁娶,添丁进口,升学就业,乔迁新居等等。
夫妻间吵完架不好意思互相道歉,小恋人朦胧心悸不好意思告白,考试挂科没法向父母交代,去朋友家做客回来想表达谢意等等,你能想到的生活场景,设计师好像都早有预料。
你接到朋友的婚礼邀请函后,答应出席,有专门的卡片告知对方;因故不能出席,也有专门的说明卡片。
生日卡有一岁小朋友的,也有九十五岁老寿星的。年龄就骄傲地印在封面上,小小地挑战了一下我们的常识,看来,外国人也不是永远都不能说年龄啊!
那卡片的纸质、印刷、封口绑着的小缎带,风格或古典或清新,而更多的是因为图文组合的妙趣横生,让人没办法拒绝!
你可能猜得到,有的卡片的价格就相当于一顿简餐,可不是汉堡那么便宜的一餐哦。
有同学说,要是在国内,卡片可以卖到这么贵,小商品市场里还不到处都是山寨货,有必要为正版花这么多钱吗?
可是马上就有同学反驳,没人承认创意的价值为设计师买单,下次你去抄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