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公婆来我们这过春节,提前做了这道“糟羹”。婆婆一边教我,还一边告诉我这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唐太宗年间,尉迟恭被任命为台州知府。尉迟恭一心想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受外敌,不受海潮来袭,于是决定建造台州城城墙。百姓热烈响应,纷纷出工建造。城墙于公元602年的二月初二建成,尉迟恭下令摆庆功宴犒劳民众。饭后,剩了一些菜和米饭。为了不浪费,厨子向尉迟恭提议:剩菜剁碎,米饭磨成米粉做成米粉汤,把二者合二为一做成羹,分给百姓品尝。羹做好,尉迟恭品尝后连说“好喝”,一连喝了几大碗。百姓争相喝羹,不多时日,羹便告罄。尉迟恭“哈哈”大笑:“此乃糟羹,美食也。”“糟羹”因此而得名。
尉迟恭在任台州知府期间,百姓生活安定祥和。为纪念这位好知府,二月初二做“糟羹”的习俗,便代代沿袭至今。
但经历了1400多年,台州地区的糟羹有了很多改进之处。首先,食材一定要新鲜;其二,品种越来越繁多。因此,味道不仅越来越鲜美营养,而且老少皆宜,令人百吃不厌。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糟羹”的做法。
准备好青菜、白干子、鲜笋、金针菇、牡蛎、鱿鱼、猪耳朵、猪肉、香葱、虾皮等这些食材。把食材洗净,一一切碎装盘。米粉(或生粉)适量,加水搅拌均匀成半糊状。切碎的食材分别炒熟后再汇入锅里均匀拌开。锅内放适量的开水。把糊状的米粉慢慢倒入,用铲子不断搅拌至锅内冒出一个个小泡再关火。依个人口味,酌情添加盐、味精、黑胡椒粉等调味料。
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糟羹出炉了。试试看,你一定也做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