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人髻
乔兆军
  乔兆军

  小时候,看古装戏中袅娜女子,头顶韵味无穷的发髻,轻移莲步,明眸善睐,一份清雅婉约,将时间和空间摇曳得旖旎多姿。

  汉代流行堕马髻(也叫倭堕髻),相传为梁冀之妻孙寿发明。孙寿善媚惑,做西子捧心状,走猫步,梳偏斜妩媚堕马髻,很妖孽的样子,却让当时全洛阳城的时尚美眉为之狂热,纷纷效之。汉乐府《陌上桑》美女罗敷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唐人宫乐图》中围坐方桌的后宫嫔妃,竟有一半以上的人梳的是堕马髻。许景先的《折柳篇》:“宝钗新梳倭堕髻,锦带交垂连理襦。”

  到了唐代,女子的发式更加争奇斗艳,层出不穷。丰盈的云朵髻,高耸的望仙髻,干练的盘桓髻,轻捷的反绾髻……有“峨髻”竟高达一尺以上,元稹《李娃行》:“髻鬟峨峨高三尺,门前立地看春风。”有将牡丹、荷花直接插于发髻之上,更显得妖娆多姿。李白《宫中行乐词》:“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有将鬓发绾成下大上尖,外形如螺壳状的螺髻。白居易《绣阿弥佛赞》:“金身螺髻,玉毫绀目。”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也可见当时女子华丽风雅,大胆豪放的风格。所画的女子皆云鬓蓬松,上戴硕大的折枝花朵,并插上步摇钗,穿上轻薄的花纱外衣,佩着轻纱彩绘的披帛,内衣半露,袒胸露臂,这种装束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

  临了宋朝,提倡勤俭节约,发式由奢华转为典雅、简朴,虽不及唐代华丽炫目,却也缤纷多姿。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同心髻”,晏几道《小山词》:“双螺未学同心绾,已占歌名。”《宣和遗事》记载了名伎李师师的清雅美丽,说:“亸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她的一直垂到肩上的鸾髻,如乌云一般浓碧,和桃花脸、玉肌肤互相映衬,美得摄人心魄。当时,高髻就比较少了,这正符合艺术家李渔的审美观,他不喜欢高髻,曾抨击说:“髻至一尺、袖至全帛,非但不美观,直于魑魅魍魉无别矣。”

  如今,走在大街上,爱美的女人总能在发式上花样翻新,风情万千,让人养眼养心。剪一个中国式的甜美波波头,自然蓬松,干练干净;学张韶涵那样,弄个小妇人式的韩国发型,很有慵懒可爱的味道;有的干脆来个时髦麻花头,一种乡村风味扑面而来,效果也不错。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资讯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实验
   第B08版:3·15专版
   第B09版:3·15专版
   第B10版:运动会
   第B11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2版:热点赛事/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乡土上海
青山和生命,年年都绿
江寒汀收徒
读纸质书
“故态”岂能“复萌”
“坏脱”与“老熟”
美人髻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B15美人髻 2014-03-10 2 2014年03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