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只是地区性专业性的慈善机构,西雅图儿童医院2013年劝募的总额在6000万美元左右。而根据网上的数据,李连杰壹基金在2010年上半年的劝募额是三千三百多万元人民币,中国红十字总会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接受了约合上年总额9倍的捐款15.37亿元人民币,合现在的2.5亿美元。如此比较,这一家儿童医院的能量令人咋舌。
美国人爱捐钱,早已不算是新闻。在儿童康复医疗方面,人们尤其乐意慷慨解囊。俗话说美国是儿童的乐园、成年的战场、老年的坟墓,至少在儿童这一块所见不虚。希望在将来,而儿童的将来未可限量。这也许是西方文化自希腊神话潘多拉的盒子以来亘古未变的主题。相比而言,鲁迅曾经猛烈批判的二十四孝却是情愿牺牲幼小来孝养父母。东西方在价值观上的差异,不能由一句话来判断是非曲直,如果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应该会是一种文化的双赢。
除了关爱未来的善心以外,社会制度的设计也是促进社会慈善的重要因素。基金会专门负责遗产捐赠事宜的Lorraine太太介绍,在华盛顿州,联邦政府、州政府等各部门对遗产的课收税率叠加起来最高可能会超过45%。出于减免税额的考虑,慈善捐助往往成为美国人的首选。在这个税务警察狠过刑事警察的国度,通过各项慈善活动减免家庭的日常税负已成为生活的常识。许多人会开着皮卡把家中的多余物品捐到慈善性质的二手商店,捐赠的存根在每年的报税季节都可以用作减免凭证。与遗产捐赠相比,这些只是小巫见大巫了。Ms. Lorraine负责的部门有专门的法务和精算人员,与捐赠家庭的律师或基金会作定期的沟通、制订合宜的方案,很多捐赠个案几乎跟企业并购一样旷日持久。当然除却这些台面上的公事,更重要的还有与捐赠家庭感情上的沟通。前次提到那位裸捐了2亿美元身家的麦克唐纳先生,Lorraine太太与他保持了十余年的个人友谊。可配得上老话说:精诚之至,金石为开。
在2010年到2013年过亿的劝募资金中,37%都来自于个人捐赠,下至十块钱,上至千万元,聚沙成塔。如果再加上社会自发的、以个人社会圈子为中心的各种“基尔德”(Guild)组织的帮募,实际个人捐助的比例就会高达57%!而三年间各类企业的捐助只有9%而已,真可谓相形见绌。要知道,西雅图可是巨头公司云集之地。但有趣的是,即便如此,也没有在基金会听到任何对企业公司的抱怨和不满。毕竟企业首先是一个营利组织,不应该让它承担超越自身社会角色的义务。更何况,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在一套良性运作的制度中所焕发出来的能量,已经让“舆论逼捐”丧失了存在的必要。(发自西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