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用力”与“多少自在”
潘向黎
  潘向黎

  白居易敬爱韦应物。他在《与元九书》中感慨道:“近岁韦苏州歌行,清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他在答刘禹锡的诗中甚至说“敢有文章替左司”,这也是盛赞韦应物——韦应物曾任左司郎中。苏东坡也说:“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韦郎的五字诗确实“高雅闲淡”,淡处见腴——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赋得暮雨送李胄》) 

  苏东坡对韦应物评价也很高:“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在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书黄子思诗集后》)他还仿效、唱和韦诗,如《观净观堂效韦苏州诗》、《送苏伯固效韦苏州》《寄邓道士》。

  韦应物有名作《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大意是:今天在官邸斋舍中觉得寒冷而凄清,忽然想起隐居在全椒山的友人。此刻他也许正在山涧底捆绑柴荆,好回到家里熬煮白石充饥。我真想捧着一瓢美酒,在这风凉雨冷的秋夜去探望慰问。然而满山遍野尽是纷纷落叶,到何处去找寻他的足迹?

  写对朋友的忆念之情,似乎一潭清水一眼见底,其实空间切换、心绪摇曳,只凭淡入淡出,于是浑然天成而空灵超妙。此诗被推崇备至:“若有神助”(周敬)“语语神助”(邢昉)、“化工笔”(沈德潜)、“通首空灵,不可多得也”(王闿运)、“无烟火气,亦无云雾光,一片空明,中涵万象”(张谦宜)。

  苏东坡极爱此诗,仿效并步其韵写了《寄邓道士》:“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庵中人,飞空本无迹”。明显“主题先行”,气息不流动,韵味逊韦应物多矣。即便是苏东坡这样的大才,一旦用力,也落了痕迹、失了气韵。或谓“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之不当和也。”(许顗《许彦周诗话》),或谓“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旨也。”(施补华《岘傭说诗》)显然后者更有见地,韦应物淡而自然,看上去确实“不用力”。又有人评韦应物的《沣上对月寄孔谏议》时云:“道人语,不辛苦,悟者自悟。”“不辛苦”之评亦妙极。

  韦应物端的是“不用力”、“不辛苦”。这是他的大好处,也是难学处。

  后人将韦应物与陶渊明合称“陶韦”,将他与柳宗元合称“韦柳”,又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诗的四大家——这样说来,我读韦诗时时想到王维是“正解”。清初诗坛上“神韵说”的倡导者王士禛(王渔洋),奉韦应物为“神韵”的典范;而这位推崇“妙悟”、“兴趣”,“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王渔洋,关于王维也有一段令人击节的妙论:“(韩愈、王安石)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王维)诗,多少自在;二公(指韩愈、王安石)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多少自在”之境,实在美不胜收、妙不可言、高不可及!

  前人比较王、韦:“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皆五言之宗匠。然互有得失,不无优劣。以标韵观之,右丞诗格老而味远,不逮苏州;至其词不迫而味甚长,虽苏州亦不及也。”《岁寒堂诗话》

  然则王当然胜韦。韦应物固然“不辛苦”“不用力”,而王维不但“多少自在”,还从自在之中焕发出一种浑然天成、气韵流动、明艳照人的大美——“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诗人玉屑》)。这应是艺术创作最高境界了。这需要何等才气、何等性灵,又需要何等血气充沛、健旺丰饶的时代和人文环境?两者相遇,非天意、宿命而何?所以千年一遇。

  性情、格调相仿,同样“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但韦应物的气数和造化就差远了——整个唐代的太阳已经偏西,盛唐的那份开阔明朗、挥洒自如已经远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上海新城区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2版:生态上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就业导航
   第B06版:家长会/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招生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不用力”与“多少自在”
也说张昊辰
梧桐居夜话
杨士奇的包容
一书一画总难忘
书法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不用力”与“多少自在” 2014-04-09 2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