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也说张昊辰
沈次农
  沈次农

  自从郎朗出现后,我们已经习惯了他那种阳光的脸庞,飞扬的眼神,对任何人都给以真诚的笑容以及在钢琴上肆意挥洒的高超琴技的形象。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以致我们在潜意识里已经被他俘虏,好像钢琴家就应该是这样的。

  然而近年来钢琴家来了很多,许多是国际乐坛名声显赫好几十年的大师级人物。年龄自然都是老的,表情也多少有点木讷,脸上早已没了那种被雷雨般掌声激起的兴奋。但我们却分明从他们的琴声中听到一种独到的东西,那是浸透在每个音符上的思考,是数十年来反复斟酌反复历练的结果。

  一个人一辈子在琴凳上思考、演奏、教学,他的指尖所弹出的音符是有“话”的,是有内容的,是可以让我们沉浸在里头的。而这些恰恰是郎朗很少被人提及的。当然,虽然早已誉满全球,郎朗受到的赞誉已经超过了所有的钢琴家。然而有时候,我还是更愿意听那些老大师的演奏。尽管常常需要忍受他们因弹错音而带来的不快。

  有时候我想,难道年龄在钢琴家身上的差别都这样吗?年轻钢琴家一定达不到老大师们的那种修炼结果吗?

  最近听张昊辰的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终于发现了一个特例:原来这样的钢琴家是有的。张昊辰今年才24岁,却显示出与年龄完全不一样的内敛与老成。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琴声里面,完全是以前认为只有老大师们才有的“话”。

  这是不得了的发现,因为他才24岁呀。他根本就没有那些老大师们已经有过的几十年的思考和历练。而他的出场,谢幕,也像老大师们那样,看上去并不太在乎,脸上同样少了些兴奋。但是听他的“话”,那种热情与激情,又真正是属于年轻人的。

  因为这样的性格,使他看上去不太像个钢琴家。然而对他称赞不已的,却都是与他合作过的音乐家,有指挥家,有乐队演奏家,真是惺惺相惜。大家都是内行,只要一经交手,便知底细。难怪上海交响乐团把他聘为本年度的“驻团艺术家”,这是上交专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裔音乐家设置的。

  很多人至今还不知道张昊辰,因为他常年在国外演出很少回来。他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他的家就在上海。 

  更正:本报3月16日B8版《到40岁,他在世界上应该会有一个位置——张昊辰演奏与访谈之印象》,作者应为张可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上海新城区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前沿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2版:生态上海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就业导航
   第B06版:家长会/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招生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汽车周刊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不用力”与“多少自在”
也说张昊辰
梧桐居夜话
杨士奇的包容
一书一画总难忘
书法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也说张昊辰 2014-04-09 2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