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邕(1850-1921) 近代书画家、鉴藏家。字邕之,号李盦,光绪乙酉(1885)改号孟悔,甲午(1894)中日之战后改号聋公。别号清人高子、中原书丐、西泠字丐。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寓上海。官江苏县丞。工书,好李(邕)法。能以草书作画,孤诣苦心,劬学致病,因号李盫,自署苦李。宣统元年(1909)在上海豫园与钱慧安、蒲华、吴昌硕、王震等创立邑庙“豫园书画善会”,并被推为会长。该会在所得润资中提取款项,用于赈灾济贫,如“夏令施药、冬季施米”等。参加者众,影响久远。偶作画,陈于会中卖以助赈。辛亥(1911)革命后,黄冠儒服,卖字为生,更号赤岸山民。兼善篆刻,少与钱叔盖友善,因辑其手刻为《未虚室印赏》四册。卒年七十二。
高邕书法善以藏锋取妍,宽绰取额,符铸评其书:“有一种孤介之致,流露楮墨,方之人品,盖忿俗嫉邪之流也,平生致力北海,晚而能变。” 与吴昌硕、张祖翼、汪洵,同称海上四大书法家。这幅《八言联》是其晚年之作,轻灵飘逸,技法娴熟。尺寸为:206×44×2;题识:镜水仁兄正之。集延寿易林句。丁巳高邕邕之。钤印:与陈留蔡江夏李同名(朱)、仁和高邕邕之(白)、中原书丐(白)。内容:東山西嶽,相興合齒,椉骝驾驪,迺今逢時。仔细观赏这幅对联,可见其笔力刚健雄浑,流畅自然,提按分明,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婉转含蓄。整幅对联气韵酣畅饱满,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畅感觉,令人领略到其平淡朴实的艺术人生。其字结体典雅古趣,严密方整而富有变化,加之笔墨凝重,方圆互用,可在朴厚中见劲媚。再看这幅字的内容:“東山西嶽,相興合齒,椉骝驾驪,迺今逢時。”说的是现在正是出行的好时间,符合人们普遍乐观向上的思想。
高邕作为“豫园书画善会”的发起人,和众多书画家一起以艺助赈,开启了清末民初的慈善之风,同时也将这种慈善公益行为契约化和公开化。更重要的是“豫园书画善会”的良好慈善运营,反映了当时海派书画家公民意识的觉醒和作为一个阶层群体的崛起。 宣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