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就在温州苍南县古镇灵溪,就在这样一个三山点缀、两水纵横的灵秀之地,发生了一场千人围殴一名城管的“战争”,空气中因此弥漫起一种令人难以平静的味道。
普通黄姓民众可能想不到,日前他举起相机想拍下城管执法的过程,却被数名城管追着打倒在地。这些城管可能同样没有想到,打倒了黄某一个,却遭到千数民众的围殴。当地政府估计也没想到,简单地把这场对立归结为谣言惑众,不仅没能说服民众,还惹恼了不少媒体,被评为“鸵鸟思维”。
打架,总是不对。暴力打群架,更不应该。但人心不平:黄某无还手之力,头部却遭到榔头敲击。另一个不容回避的结果:有城管被公众打到休克。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火气十足的混战?
难道对城管的执法行为,不可以拍摄监督?如果不能让问题回到这个原点,对这场冲突的批评,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在强势的执法权力面前,没有公正公平,只有以强凌弱,那混乱的非理性的集体强势,就会被民众简单地视为“替天行道”。这样的逻辑同样是非理性的。
灵溪实在应该是人间乐园,唐代高僧慧明在《招玄觉大师山居书》中称:“自到灵溪,泰然心意。高低峰顶,振锡常游。石室岩龛,拂手宴古。青松碧沼,明月自生。风扫白云,纵目千里。名华香果,蜂鸟衔相。猿啸长吟,远近皆听。锄头当枕,细草为毡……”灵溪当地政府需要站在黄姓受害人的角度“替民行道”,替他说个公道。若无说法,这对那些挨打的城管,同样是一种公平:同样为灵溪生养 ,同样是家庭一员,就因为做了城管这个职业,被划入某一类人,而受到非人待遇。
我们的社会,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给人群分类,由此往往造成族群的分裂。不能让灵溪人在心里存疙瘩, 如何定性和处理这场冲突,正在拷问着当地政府的公平公正之心。好在,最新消息称,3城管15滋事者已受处理,当地有关部门理应深刻地认识到:政府的公信力,才是守护古镇灵气的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