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仲夏,我第二次退休。书橱中藏有许多古典书籍,以前教务繁忙,无暇研读,如今整天无所事事,何不趁有生之年,补一下“国学”这门课?遂生遨游故纸堆之念。
我把《古文观止》当作第一本教材,从2009年下半年起认真阅读,读后,得益匪浅。古人无论在治国、教子乃至保护生态资源诸方面,见解精辟,值得后人借鉴。
《石碏谏宠州吁》一文,卫庄公宠爱宠妾所生之子州吁,放任他骄奢逸荡。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卫庄公未能听从劝谏,后来州吁终于谋反,杀了哥哥桓公而自立。所谓“教之以义方”,就是指把正确的道义规矩教育引导孩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可塑性最大,一个人优良的道德行为必须从小养成,坏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则难以改变。如今家中“小皇帝”,骄娇二气严重,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家长无非“宠禄过也”。“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80后已为父母者,宜将此语当作座右铭。
《里革断罟匡君》一文,鲁宣公夏天在泗水的深处张设鱼网,鲁国太史将鱼网割断,丢在一旁,曰:“……鱼禁鲲鲕,兽长麑麀,鸟翼鷇卵,虫舍蚳蝝,蕃庶物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古人很早就有了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认识。如今不少稀有动物将近灭绝,野生水产,市场上亦已罕见,除了环境污染外,滥捕滥杀,恐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几千年前里革的话应引以为戒。
读古文不能像阅读现代小说那样,必须精读熟读。精读就是逐字逐句彻底理解其意思,碰到疑难,则请教工具书。为了加深印象,每篇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老矣,记忆力不如当年,但我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花了将近三年时间,终于把《古文观止》上的所有文章读背完毕。现在我用同样方法阅读其他古典书籍。
我愿在故纸堆里遨游到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