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有一段时期,因与一家私企有业务来往,我常去那家公司。那家公司有一扇灰漆色大门平时总是紧闭着的,除非有车辆进出,只有一角边门虚掩着,供人员出入。看门的是一个壮实的中年男子,按理说他完全能够胜任这份并不复杂的保安工作。然而,却很奇怪,又补充了一个年过古稀的瘦老头在一旁担任“协管员”。而且据来客反映,中年人大多笃悠悠地坐在里边,一有个风吹草动什么动静,瘦老头立马跑出来一探究竟,他最起劲。
若有访客来,是熟人,老伯欠身笑眯眯地打个招呼,见陌生面孔,他一定要问清楚找啥人?有啥事情?然后填会客单,一丝不苟。他还“关照”中年男子:阿远,这些事我都能干,你就甭管了,我是来工作的,不要让子女们觉得我是来添麻烦凑热闹的。只有车辆进出时,阿远才出来,下锁拔栓,拉开实沉的铁门。老伯又连忙迎上去,指挥泊车或是卸货。如此,员工们都说阿远是养着不干活的。阿远委屈,找老板诉苦道:老板,你说让我照顾好你老爸,现在倒好,本末倒置,他竟像来竞争岗位似的,这算哪门子事啊。老板微微一笑说:管人家怎么说,我知道就行,你只要陪他说说话,不要让他累着了,他爱干啥就干啥,只要老爷子高兴就行。
老板是家里的长女,弟妹几个以及儿子侄子都在她公司工作,母亲走得早,父亲唯恐孩子们受委屈,一直没有续弦,靠着一个鱼摊头做海鲜生意硬是将五个子女拉扯成人。而今,父亲老了,身子骨还算硬朗,总抱怨在家寂寞,想和子女们在一起。她是个孝顺女儿,为了不让父亲寂寞,每天上下班,车上总带着他。一边干事情一边兼顾老父,居然可以做到“忠孝”两全。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弟妹都赞成她这么做的,有一次,她弟弟就提出:阿爸快80岁的人了,又爱管闲事,在公司影响不好,还是让他回去吧。她听了轻描淡写地说:不过是个小公司,又都是些家里人,不碍事,阿爸和我们在一起有安全感,他开心就好了。她在家是大姐,在公司是老板,不看大姐的面子也得看老板的脸色,于是,子女们在公司总是阿爸长阿爸短地叫着,员工们也是老伯长老伯短地敬着。有老板撑腰,老伯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滋润。
一天中午,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突然,老伯身子一歪,从凳子上一头栽倒在地,儿女们一阵惊呼,连忙将他扶起,发现老父咿里哇啦的口齿不清了,再一看,不得了,嘴巴歪到了腮帮子,直淌口水。赶紧送医院,诊断为老年性中风。于是,老伯终于在家休养了。有一次,我与老板在说事,她二妹进来汇报道:阿爸这两天恢复得蛮好,又要闹着来上班了。老板笑对我说:你看,我那老父就像个老小孩,二妹眼下的工作就是带着两个保姆在家伺候着他,老爷子现在可是“高干”待遇哦。
过了一阵子,我去那家公司,见老伯又来上班了,只是换了岗位,成了老板的“秘书”。那天,大概是他们公司的结账日,好几个供应商在等着老板签字拿支票,见老板来了,大家伙争先恐后要涌进办公室,一时秩序大乱。此时,老伯出来管事了。他说:我一直坐在这里,最清楚哪个先来哪个后到,你们得听我的。然后,老伯把他们一个一个地重新编排,你第一他第二,大家也都服服帖帖,须臾,便井然有序了。老伯得意洋洋指挥着,又回头对我说,你先坐会儿,一会我安排你和老板见面。老伯煞有介事的模样挺逗,大家瞧着都挤眉弄眼地偷着乐,那天的老伯气色不错,还是那么起劲。
转眼数年,前不久,在一个酒会上又偶遇那位女老板。细语寒暄,方知,老伯离世已两年有余。她告诉我,她父亲走得很安详,弥留之际,对他们说,他这一辈子过得很踏实,有儿女们的陪伴,他从没感到过孤独。
老有所依,从不孤独,是人生终老的美好愿景。多少达官富贾显赫一时,晚景也难免孤独寂寥,郁郁寡欢。而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伯却能在儿女的厚爱中其乐无穷地走完了余生。有儿女宠着的老人,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