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空气中的水汽,在阳光返照下折射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虹,宛如凌霄架起绚丽天桥,引领我做着彩虹似的梦,穿越时空,步入神话世界……
虹为天象,虹字为何从虫部呢?
由于虹往往在水上出现,两端似乎落在水面。殷商时代的人们难以理解彩虹这奇幻物理现象,认为是一条有两首的七色大虫在饮水,遂造出甲文(图一),圆弧形的身体,两端是颇有气势的头,并张着大大的口作虹饮。这是学界已公认的应该破译为正体字“虹”的甲文。
虹有两首并能饮水的神话传说,最早见于甲文卜辞记载:“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其后,《山海经》:“虹虹在其北,各有两首”;《汉书》:“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饮井水,井水竭”;南朝文学家江淹:“闻彼虹饮鼠舞之异”;唐代诗人宋之问:“猿啼山岭晓,虹饮江皋霁”;连宋代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之卷二十一》“长虹饮涧”为题的文中亦作如是云:“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又“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而“长虹饮涧”,作为成语,使用至今。
金文小篆虹分别作(图二),从虫从工。《说文》:“虹,螮蝀也,状似虫。从虫,工声。”
虫,甲文是一条蛇的状形(图三),很吻合虹的龙蛇之躯。虹之工,我识定不仅是声符,更是义符。“工”甲文作(图四),是石杵石凿等工具形,上为木质横把,中竖为石质杵,下横为掘凿对象。例如从水、工的“江”字本义:奔腾之水如以杵在劈山开地,势不可当地“掘凿”成了江。同样从虫、工的虹,其工亦如“刺天神器”,有白虹经天、白虹贯日说法。有观点认为甲文“虹两首上实际是两个甲骨文字工”。然说形矛盾,并未中的。虹的两端当为长着犄角的神蛇或神龙之首。
由双头作虹饮的虹,到生活中的“虹吸”,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虹吸是一种流体力学现象,用一根n形的曲管,即虹吸管,使液体从位置高的盛器流到位置低一些的盛器中。像甲文字形“虹”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称作注子、偏提、渴乌或过山龙。
美丽神奇的彩虹在我国神话中以多元角色与人类进行互动。
1.虹会饮水,虹性还嗜酒。古人认为虹来临时会吸干当处的水,喝光家家户户的酒。那时大伙需敲击锅碗等来“吓跑”它,要把酒缸藏好。
2. 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虹即五色石发出的彩光;彩虹的尽头是祖灵的所在地。
3. 极少数有圆满修行境界的人在临终时,身体会化成一道彩虹消失在天空。
4. 古人缺乏自然知识,以为虹的产生是由于阴阳不和,婚姻错乱,还将虹视作淫邪之气。
5. 旧时阴阳五行家眼里,虹是引导人们进攻取胜的标志。
6.古人不但认为虹是有生命的,并有雌雄之分,雌的为蜺(即霓),雄的才称虹。今天的正确描述是: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弧形彩带,色彩鲜明的叫虹,有时在虹的外侧还能看到第二道“虹”,光彩比第一道虹稍淡,色序是外紫内红,排列顺序与虹相反,称为副虹或霓。
虹也曾以各种“面孔”出现在国外的神话里:虹是沟通天上与人间的使者(希腊);矮精灵将宝藏收于虹的尽头(爱尔兰);虹是雷电神因陀罗的弓(印度);虹是连接神的领域和人类居所之桥(北欧);而《圣经》里神给挪亚的是一个著名的“彩虹之约”……但是,仅就国外字母文字形体本身,则不见任何“神话虹”之“提示”与踪影。
虹亘中天,若隐若现。从虫、工的“虹”字则是实实在在中华人间打造,是古老汉字构形艺术独有的魅力,永久地印记着遥远先人美丽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