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新民法谭
     
本版列表新闻
长宁区创设“社会关护”等新做法~~~
长宁区创设“社会关护”等新做法~~~
长宁区创设“社会关护”等新做法~~~
长宁区创设“社会关护”等新做法~~~
长宁区创设“社会关护”等新做法~~~
     
2014年06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宁区创设“社会关护”等新做法
少年法庭里有股暖流
章伟聪 袁玮
  长宁法院审判大楼三楼正中间的位置,有一个直径十二三米的圆形法庭。审判席与当事人坐席像两个竖排的括弧,一上一下,宛如一个常开的笑口。审判席后方高悬的国徽下是一幅大型灯箱画:蓝天白云下的向日葵金黄璀璨,画面上“让孩子沐浴在阳光里”的话语,读来让人心头温暖——这,就是长宁法院的少年法庭。

  7年来,长宁区法院少年庭秉持“积极、优先、亲和、关怀”的理念,在没有成熟的制度和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创设了“社会关护”、“心理干预”等少年审判特有的工作制度。

  法庭上的“第三方”

  2011年10月,琪琪的爸爸张先生以琪琪的名义起诉,要求前妻许女士将抚育费由每月600元提高到3000元,理由是儿子体质较弱,需要游泳增强体质,平时还要学习围棋开发智力,开销比较大。但张先生同时担心,案件审理过程中会不会把儿子牵扯进去,因为琪琪还不知道父母已经离婚。

  针对张先生的顾虑,少年庭及时启动“社会关护”工作机制,委托社会观护员对琪琪的学习、生活、健康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从而避免法官出面调查可能对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庭当天,社会关护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向法庭出具了调查报告。翔实的调查材料为法官作出公正判决提供了坚实的事实依据。最终,该案得到圆满解决。 

  “兼职”心理咨询师

  一般而言,民事案件的被告在诉讼中比较消极,但2009年9月长宁区法院受理的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被告马女士却主动要求尽快与法官见面。

  见面后承办法官顾薛磊发现,马女士蓬头垢面,精神不振。马女士婚后跟随丈夫到上海做生意,孩子8岁时丈夫出轨了。离婚后,马女士带着女儿艰难地生活了五六年。现在,与她相依为命的女儿竟然想要离开她,马女士想到了死。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顾薛磊判断马女士患有抑郁症,而且自杀的可能性较大。他迅速作出处置:案件延期审理,减少对当事人的刺激;与居委干部联系,落实对马女士的看护,防止意外发生。

  在之后整整6个月的审理期间,顾薛磊做起了“兼职”心理咨询师。终于,马女士听从顾法官的建议到医院看病吃药。本案最后以调解结案,女儿如愿随父亲生活,前夫答应马女士可以随时探视女儿。马女士心头郁积的不良情绪逐渐消散了。(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特约通讯员 章伟聪 记者 袁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百姓故事·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一对一“辅导” 魔爪伸向女生
家庭协议见效力
少年法庭里有股暖流
身边好友成“提款机”
上微信,更精彩!
新民晚报新民法谭A16少年法庭里有股暖流 2014-06-01 2 2014年06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