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自主招生,问题源于不透明
赵 勇
  赵 勇

  自推行以来,高校自主招生就一直伴随着暗箱操作的质疑声,“自主”也的确成为了某些招生人员以权谋私的工具。今年高考前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被捕,其上千万的涉贿金额就大多是由自主招生累积起来的。高考刚过,媒体又爆出“校董捐款换高校点招名额”的新闻,难免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高校自主招生的疑虑。

  昨天北京的报纸报道说,一企业主称,他是某知名高校的校董,每年向这所高校捐100万,学校招生时就会给他一个点招指标。除了捐款换点招名额,很多高校还通过点招方式将招生名额留给各种关系户。

  通过自主招生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形成更多元更立体的招生体系,这个方向与素质教育吻合,本没有问题。很多人因为腐败问题整体否定高校自主招生,没有必要。真正该追问的,是自主招生为何走不出暗箱操作的阴影?而捐了钱给大学的校董,有推荐学生的名额,似乎也是从西方“拿来”的通行做法,又为什么会引起舆论哗然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自主招生过程不透明、关键信息披露不够。这种情况下,于个人,就会出现蔡荣生这样发招生财的贪腐者;于学校,就会出现暗地里用招生名额换捐款的高校。

  公信是自主招生的生命,自主招生多年,信息公开步伐却始终没跟上,权力寻租难免频频出现。要根治高校自主招生腐败,避免自主招生信用破产,药方只能是充分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下的严格追责。虽然《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2010年9月起就实施了,但这一概括性的《办法》并无多少约束力。今年高考前夕,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对高校实施“零点招”承诺制,并将印发实施“高校信息公开50条”,算是一个制度性的弥补。但要真正杜绝腐败,恐怕还要针对自主招生等权力弹性极大的领域出台专门的信息公开规定,执行比一般信息公开更严格的标准,比如自主招生信息的动态公开等等。此外,尤其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和严格追责——渠道畅通,信息公开才能转化为无处不在的监督;严格追责,信息公开才会成为时刻带电的高压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阳光天地
   第A17版:2014上海影视双节·特别报道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2014·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专刊
   第A23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
   第A24版:2014巴西世界杯倒计时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1版:旅游资讯
   第B02版:旅游资讯
   第B03版:旅游资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自主招生,问题源于不透明
我怀念的
诚信缺失最可怕的后果是信任丧失
慢慢来
吃货
“美协名单”因何疯传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自主招生,问题源于不透明 2014-06-10 2 2014年06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