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鹏
一个人要从甲地到乙地去(或将物品从甲地送往乙地),他要么走着去,要么选用交通工具,不管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有路才行。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有大部分时间是通过陆路移动的,而且经常行进在由人自己“走出来的路”上。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走出来的路”,而是开始“筑路”。现代人越来越清楚,筑路需要耗费人力、材料、资源,会污染环境。
风力和太阳能是大自然慷慨赐予人类的最绿色、最环保的能源。眼下,风电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壮丽地跃起,太阳能电池越造越大。美国的工程师们从“乌托邦主义”出发,打破了以往的所有框框,推出了极为大胆的想法:要把美国所有的高速公路全部改造成所谓的“玻璃路”——太阳能高速公路。尽管有人泼冷水说,这是无法实现的幻想,但美国政府还是启动了一个实验项目,作为支持太阳能高速公路网建设的第一步。
如果将美国的高速公路全部变成太阳能高速公路,那么这些高速公路利用太阳能所发的电能相当于美国年耗电量的3倍,此外还能节省2倍的石油用量。电动汽车可以直接在高速公路上充电。太阳能高速公路同时还能解决一系列问题:公路内装的传感器用来监控交通流量、加热器可防止寒冬时节冰雪滞留在公路上。下雨天通过路边的落水管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滤后可用于农作物灌溉。
高速公路采用3平方米大小的标准模块材料拼建,每一块材料都有三层,表面是一层坚硬而耐重荷、有一定粗糙度的特种装甲玻璃层,这一层里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发光二极管和加热器;中间层有着极为复杂的、能活化发光二极管和实现模块网络化的控制系统。底层的作用是将(太阳能)所发之电输送到周围住宅或企事业单位。
与太阳能高速公路相配套的是目前在德国不伦瑞克开展的“智能停车”项目,通过名叫“停车者”的应用软件,驾车者随时可在智能手机上查看从太阳能高速公路传感器发出的“就近停车可能性”(即时可供支配的停车位)信息。“停车者”应用软件不仅对驾车人有用,而且有利于整个城市的有关机构了解驾车者的停车方式和停车习惯,便于管理和规划市政设施。
不少专家认为,哪怕动用其他领域的财政预算,也要为“建设清洁的交通世界、创造节能减排的环境”让路。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且不说政治、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即便在技术上,也还挂着不少问号:是否有足够的材料、投资费用如何、怎样解决光污染问题……但乐观主义者提醒人们:历史上没有一蹴而就的发明,发明首先需要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