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口岸干了一辈子,如今休闲时,一幕幕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眼前。
一次,我奉命在“S”号轮执勤,船上一名年轻水手叫尼尔生,他来自遥远岛国。刚开始几天,他还说说笑笑,那天他忽然闷闷不乐,一副愁眉苦脸样子,低着头在甲板上踱来踱去。经同他沟通后,他才说出原委,他在洗一条牛仔裤时,忘记将我站发的“船员登陆证”取出,登陆证被揉成小粉团状,不能再用了。他不敢作声,更不敢贸然闯关。
我将此事立即报告站值班室。片刻,一名参谋上船处理这件事。由船长写一份书面经过再次提出申请。船长问需要多少罚款,参谋说不用罚了,要他下次注意就行了。船长耸耸肩说:“这在其他国家,可得罚一大笔钱呢!”
尼尔生拿着一张崭新登陆证,微笑地向我展示,他又可上岸观光了。尼尔生在船上既是水手,又是木匠。船在漫长航行中,他做了一艘小帆船模型,船头上刻着他的名字。“S”号开船时,他手拿小帆船,从船舱奔出来,将这艘小船赠送给我港口工作人员,深情地说:“我爱中国!我爱上海!”
还有一次,记得是在一个严寒冬夜,塞浦路斯籍“阿天米达”号在吴淞口外锚地等泊。七级大风掀起巨浪将船身打得格格作响,“阿天米达”号已有三十年船龄,经不起冲击,船身断裂,船开始慢慢下沉。
船上共有二十多名船员,除高级船员是希腊籍外,其他都是印度、巴基斯坦人。我们小战士梁学年、吴怀贵在此船上执勤。遇这一突发事件,立即协助船长、大家分乘二艘救生艇,在茫茫江面上,仅靠几个手电筒摸索前进。船长对周边地形不熟,不知往哪方向行驶,梁学年发现艇右前方隐约有些灯光,果断挥手朝那岸边进发。冒着刺骨的寒风,拼搏二个多小时,终于看到岸线了。离岸五十多尺是一片滩涂,救生艇已无法前进,大家只得下来艰难步行。几名印巴船员已冻得不能起立,小梁、小吴来回好几次,硬是将船员一个个背着上了岸。
川沙县扬图村当地驻军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将这批船员接到营地安顿下来,给每个船员分发军大衣,叫炊事员烧姜茶、蒸馒头。船员们饱饱吃了一顿中国早餐,身体开始暖和起来,这时天已发亮,风浪也停了。船长站在岸上远远望去,只见“阿天米达”号轮那白色驾驶台,仅有上半截还露在水面上,整个船体已沉浸在汹涌波涛之中。令人欣慰的是,他和他的船员全被救了。
上海外轮代理公司快速为船员办了有关手续,将他们送到市内和平饭店。当晚,船长找到大堂经理,讲述遇险经过,并请他转告上海有关部门、上海媒体,是中国军人救了他们的命。船长代表全体船员、船公司感慨地说:“谢谢中国军人!谢谢上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