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的日子。每到这时,作为曾经的一名军人,心里总充满着对军装的怀念……
童年,是一个充满幻想的时节。那时,家乡合肥有个三里街机场,经常有飞机掠空而过,望着蓝天中翱翔的飞机,童年的我总会产生无限的遐想,梦想长大后能成为一名飞行员。
1984年,命运真的青睐于我,经过严格的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和文化考核,我梦想成真,有幸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学员。初着军装,我的心里充满了激动和喜悦。当时的军装款式、颜色单一,帽子软得没形,春夏秋冬服装都一样。尤其夏装是长袖的,面料以棉布为主,最好不过“三合一”。夏天穿着长袖的衣服训练,一动一身汗,天天得换洗。学员们年轻,爱美,可帽子戴着没形,大家便自己动手,用硬纸撑上,以实现“有形”这样小小的愿望。一次学员队组织看美国军事训练片,当看到美军训练时有训练服、春夏秋冬有常服、节日有礼服,我们羡慕极了,激动了好几天,也企盼能有这么一天。
1985年全军整编,裁减员额100万。我军实行服装改革,尽管这次改动不大,只有了大檐帽、夏天有了短袖衬衣,团以上干部有了毛料服装,但我们还是高兴了一阵,毕竟帽子有形了、夏天不用那么热了。5月1日换装,我还专门拍张照片,寄给了亲朋好友。
应当说,我军服装改革较大是1988年实行军衔制的那次。这次改革,我军有了自己的系列服装,春、秋天有小西服,内配领带,米黄衣衬衣;夏天有长袖配领带、短袖两种;冬天校官以上有毛料冬服和大衣。换发新装前,每位军官都要量身高、腰围,非常郑重其事。我们一一在服装证上写上自己所领衣服的型号。等到发放那一天,我早早到仓库门口等着。小西服装在一个大纸盒中,外面包着塑料布,那种十分负责的包装让我更加珍惜,面料不再是“三合一”,而是“凡立丁”,扣子一律镀铜,亮闪闪的。更难得的是,它根据军官的体形,分不同的型号。穿上它,不免添上几分神气、几多威武。1993年底,尉官的冬装换成了毛料、所有官兵都配发了迷彩服。这年,我正好到新兵营带新兵,穿着毛料冬装。见到新战士很是羡慕,我便鼓励他们:“好好干,你们也会穿上的!”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那时我正好在南京政治学院学习。当我从电视上看到驻港部队官兵身着新式军装时,尽管自己没穿上,但从心底还是为驻港部队的战友们高兴,仿佛看到了未来自己身穿新式军装的身影。
2000年我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看到昔日战友、现役军人,如今穿着更加靓丽、更加得体的新式军装,我不禁为他们而骄傲。我想,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我们必将会在喜悦中聆听到我军服装上演更多、更新的“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