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松江几个小区群租顽疾难治隐患重重~~~
松江几个小区群租顽疾难治隐患重重~~~
松江几个小区群租顽疾难治隐患重重~~~
松江几个小区群租顽疾难治隐患重重~~~
     
2014年08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松江几个小区群租顽疾难治隐患重重
楼道消火栓竟被圈进群租房
金旻矣 杨飏 陈筑成 夏伟成
■ 消火栓进了房间里,楼里安全无保障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一套房子被隔成十几间房,泡沫塑料竟成了分隔房间的材料。屋里电线、网线东拉西扯,接线板吊在半空,墙上装了五六个电表,阳台改成了厨房,消火栓被圈进了房内……群租,是个屡禁不止、屡治无效的城市顽疾,对小区的治安、消防均有隐患,更已大大地影响了左邻右舍的生活环境。

  “夏令热线”开通以来,针对群租房的投诉陡然上升。昨天,记者和志愿者对于群租投诉的“重灾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泡沫塑料隔出20多间

  市民反映,在松江区思贤路1855弄昌鑫花园内有群租现象,用泡沫塑料分割出了20多间房间,具有安全隐患。

  接报后,记者和志愿者来到该小区61号3楼。上楼后看到,约200平方米的整层楼被分割成了20多间房,每间房间约近10个平方米。有些房间连换气的窗户都没有,一片漆黑。房门上,用自制的板写着号码,还有“男盥洗室”“厨房”等字样。仔细查看,房间之间的隔断竟是用泡沫塑料制成,外面覆盖薄薄一层铁皮。

  一名房客表示,这里的房间租金均约几百元,电是插卡式的,用多少付多少。以前还曾借给某公司作为宿舍,“不过最近好像听说要拆了”。

  消火栓居然进房间

  在61号的对面楼上,有4扇窗外竟装了10台空调外机。上楼后发现,这里也有人为用木板分割房间的现象。最离谱的是,二楼和三楼原本在楼道里的消火栓,竟然被圈进了房间里,两张上下铺床就放在消火栓旁(见右上图)。

  在楼梯拐角处,放置着几个水斗,水斗上有好几个牙刷杯。墙壁上,私拉的电线横行。墙上还贴着一张“员工宿舍管理须知”,上面颇具讽刺意味地写着“注意防火防盗,发现火灾隐患须及时报告”。

  一户装了五六个电表

  根据市民举报,记者和志愿者又来到松江区车峰路199弄祥东小区。在14号楼和15号楼的底楼,均有群租房。这些房子都是毛坯房,每套约数十平方米,被隔成四五个小房间。屋里只有简陋的家用电器,各个租户的用品杂乱不堪,采光度极差,气味难闻。记者看到,每户房里都私拉电线,并装着五六个电表。

  房客说,这里一个单间月租金450元左右,有空调的话就需交更多的租金。至于整套房间里究竟住了多少人,连房客都说不清楚。

  一套隔出14个单间

  一路之隔的车峰路158弄祥峰家园里,群租更为严重。在33号一楼某间毛坯房里,阳台被改成了厨房,卫生间盥洗室里竟有五六个牙刷杯,厅里放着一张沙发床。墙上,5个电表触目惊心,凌乱的电线、网线东拉西扯。

  敲开一个隔间,屋里竟有两张大床,上面躺着三个大人一个小孩,还有两个男子在玩电脑。而另一个隔间门上写着“办公室”,里面办公的声音源源不断。房客表示,这里单间约500元左右,“能塞多少人就塞多少人,房东没有限制”。

  在31号601室,房东甚至利用阁楼空间,擅自隔出了14个隔间,上下只靠一把简易木梯。602室里则有4张上下铺。房客说,房东还会雇人在小区门口做广告,而这样夸张的群租在小区里比比皆是。而楼门口还横七竖八地停着不少摆摊做生意用的三轮车。

  对这些群租房,周边居民均表示极其反感。群租房人多嘈杂,小区人员进出频繁、安全没有保障,私拉电线、私设厨房带来极大的消防隐患,严重影响了邻居们的生活环境。

  812户人家过半有群租

  就此,记者来到祥峰家园物业管理处,该小区和祥东小区都属于上海车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辖。物业经理陈女士说起小区群租,有一肚子苦水。她说,祥峰家园是动迁安置小区,共812户人家,一大半有群租的现象,“只要租给二房东的,基本都搞成了群租”。该物业自2012年接管小区以来,数次联合城管等部门进行大规模整治,其中2013年6至10月间的短短四个月内,就拆除了518套群租房。“最夸张的一套,六楼100多个平方的大套里,连阁楼共隔出了14间房间。”物业员工说。

  然而,整治后的效果并不明显,“搭了拆、拆了搭,上午拆、下午搭,反反复复”。

  利益诱惑也是群租治理困难的一大原因。一套普通套间,大房东租给二房东租金约为1500元,二房东分隔后出租,每间房至少住两人,每月收租4500到5500元。“每月净赚3000多元,对整治的抵制情绪当然非常大。”物业说。

  物业表示,对于辖区内的群租房将始终坚持“举报一家拆除一家”的原则。物业员工上门收取管理费时会查看屋内状况,进行登记,再与居委会排摸的信息交叉对比,坚决打击群租,阻止反弹回潮,还居民一个安静、安全、整洁的居住环境。

  本报记者 金旻矣 志愿者 杨飏 陈筑成 夏伟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特别报道
   第A07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艺文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上海新城区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楼道消火栓竟被圈进群租房
光靠物业,不行!
路口垃圾堆成山 侵蚀路灯阻交通
文明居住需要“自我管理”升级版
新民晚报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A05楼道消火栓竟被圈进群租房 2014-08-06 2 2014年08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