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漏网之鱼”
林明杰
  林明杰

  “漏网之鱼”,听上去总像带着嘲笑和不屑。譬如:惶惶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人喜欢用习惯思维来下判断。这种鄙视和优越感,只不过是因为我们从渔猎者的角度来看漏网之鱼。如果我们换成鱼的立场来看,成为漏网之鱼,真是幸莫大焉!

  人类从蒙昧到文明,就是因为人类的思想海洋中不断有漏网之鱼。

  当年,人和猴子、牛羊处于相近的状况。树上有吃的,所以要爬上去;狮虎太凶残,得撒丫子逃。这就是群体的习惯性思维。这种思维带来了好处,于是猴子和牛羊保持这种优良传统至今未变。

  如此,思想就衍变成了一张网,保护但也束缚自己的无形之网。而人类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中间总是有人灵活调皮地躲过网罗,或者从网中找到漏洞,溜之大吉。所以才有了人类从原始到现代文明的天翻地覆。

  在人类文明史中,我们看到科学和艺术常常就是这种漏网之鱼。在他们诞生之初,往往会打破人们在群体习惯性思维中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随着原始基因与生俱来的。集体意识的大网,喜欢看到所有人都像乖乖鱼一样呆在网中。

  有朋友觉得《艺术是漏网之鱼》这个书名消极了点,建议改为破网之鱼。尽管我欣赏破网的气势,但还是觉得漏网之鱼比较接近现实。新生的艺术没有那么孔武有力。它更像是水,顺势而为,水滴石穿。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画家们能把男男女女画得如花似玉,从而开启了“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佛罗伦萨给了他们一点机会,否则在中世纪禁欲主义的铁幕前只会是以卵击石的结果。然而,有了缝隙你就要赶紧溜出来撒花儿。这也是需要非凡的勇气、智慧和才情的。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这条漏网的艺术之鱼长大以后一旦成了名家、大师、泰斗之类,人们便会从鄙视者、捕猎者一改成为崇拜者、追随者、捍卫者。渐渐的,漏网之鱼又化身为新的网。

  但我相信,迟早又会有新的漏网之鱼,否则人类就不会走到今天,也不会有未来。

  (本文为《艺术是漏网之鱼》自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南京青奥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南京青奥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新视界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家装专版
现场的语言
让他先跑吧
“漏网之鱼”
布卢明顿的雨
邱岳峰去世的时候
独自盛放
漫长的“走进非洲”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漏网之鱼” 2014-08-17 2 2014年08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