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青城山的道观菜有名,正值休长假,盛夏之际便和家人一道前往青城山。
乘车将临山脚时,窗外下起了瓢泼大雨,父亲的同事老赵举着一把伞已在车站等候多时。刚下车,老赵就替我们雇了一辆三轮车,一直拉到了一家旅馆。坐在二楼旅舍里眺望,远处的青城山笼罩在一片烟雨中,迷濛不清。
这样的雨连下了三天,我们困在旅馆内。黄昏的时候,雨停了,到旅馆外面走走,只见周围全是两层楼的农家旅舍,专门租给前来避暑的城里人。门前的空地上,家家户户种着庄稼。黄瓜和豇豆挂在菜架上,玉米有一人多高,辣椒还没有红呢。
住下的第二天,旅舍女主人早早就招呼我们吃早饭。青城山泡菜远近闻名,特地麻烦女主人捞了一碟。农家早餐不外乎是稀饭、馒头、花生米、咸菜,就着女主人的拿手菜“空心菜干炒豆豉”,我连吃了两个馒头、三碗稀饭。
天终于晴了,远山如黛,走在山脚下,空气特别清新。老赵约着老伴以及父亲另外两位同事来到旅舍探访我们。太阳猛烈而耀眼,这样的天气也不适合户外活动。父母与老赵他们只好又搓起了麻将。
太阳藏在厚厚的云层之上,我们终于有机会到山里去走走。建福宫周围几丈高的楠木给我很深的印象。山里翠色宜人,清凉无比,耳畔隐隐传来潺潺的流水声,许多不知名的野花香阵阵袭来,难怪中国古人那么崇尚山林之乐。自幼先见画后见山,当看见真山时,惊讶万分:哦,山原来是这样的。我以为青城山最接近中国山水画的格调:高耸入云的楠木,小巧别致的亭台,以及最幽静和怡然自得的山林。每当正午时分,蓝天白云朵朵,鸣蝉嘶嘶,你不由得想起贾岛那首“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云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诗来。大山里似乎飘来山上药材的气息。也许有爬山之苦,在我看来,文人的山水画更为有趣。但是,倘若缺乏对真山真水的切身体验,也无从领悟中国山水画的妙处。行走在山谷中,举目四望都是山峦叠嶂,密密的深林透射着阳光,寂静的空间只听见清澈的小溪在乱石间飞溅。而夜晚来临,这里自然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另一番景象。在青城山里,我变成了行吟诗人。如果没有诗,没有画,没有庙宇,山的乐趣又该大打折扣了。
我们却没到天师洞就下来了,白果炖鸡、道观菜依旧停留在想象之中。
回到山脚下,是随处可见的建筑工地。据说,市政府将在这里建立一个类似法国依云小镇的旅游休闲胜地,有阁子楼,有小别墅。我们参观了一栋两层楼的别墅,二楼上有一个正方形水泥小空地。
一年四季住在这里,冬天出太阳的时候,摆把藤椅,看山、晒太阳、嗅着新鲜的空气,实在是神仙过的日子。因为长期住在这里,老赵说,他的气管炎都治好了呢。抑或在山雨来临的时候,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静静倾听松涛和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