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终身教授和荣誉教授胡溧,出生于上海一个艺术大家庭。少年时他在画册中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忽然明白了什么才是震撼人们心灵的伟大艺术。“文革”中,他作为“黑五类”子女,被送往江西农村插队。在贫瘠的农村,他学会了种种农活。4年里,他和农民打成一片,逐渐铸成了悲天悯地的情怀。画展上的作品弥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源出于此。
“文革”后他回到上海,当了一名翻砂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胡溧挤出更多时间进行艺术创作。进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后,他创作灵感泉涌,画出了巨幅油画《哲蚌寺的喇叭声》《黑河女人》等。
1990年,胡溧留学美国。5年后,他成为威斯康辛大学的美术教授。他利用暑假的3个月,创作了一幅高470厘米,长1330厘米的大画《女娲留下的两只鸟》。画面远处弧形的海面上升起了两柱不祥的蘑菇云,两只巨大的鸟各自承载着各式各样的人们,很多人在绝望中攀登到船体。那些在空中飘荡的人群,虽然长着翅膀却被绳索缠绕,抱着牛头骷髅,随风飘向船的甲板。船顶上,人们用石柱、木柱、擎天铁柱来撑起即将塌陷的天地……诺亚方舟怎么会有两只?胡溧说,他愿人类永远和平,拥有更为宽容之心。这幅20世纪末史诗性的画作在几次展览中都引起了轰动。
2008年,胡溧被检查出得了肝癌,由于肿瘤破裂和癌细胞扩散,医生告诉他只有一年的时间了。这期间,家人给了他最大的关爱。他最爱听女儿演奏小提琴,并坚持每天画一幅音乐题材的小作品,不知不觉地画了一百余幅。如今,他又开始创作“移民系列”。
本报记者 林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