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记旅美画家胡溧
~~~——记旅美画家胡溧
~~~——记旅美画家胡溧
~~~——记旅美画家胡溧
~~~——记旅美画家胡溧
~~~——记旅美画家胡溧
~~~——记旅美画家胡溧
     
2014年11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将生命化丹青
——记旅美画家胡溧
林明杰
■油画《女娲留下的两只鸟》局部 胡溧 作
  近日,上海画家胡溧旅美24年作品回顾展在新落成的宁波美术馆举行。这位已身患绝症的画家以壮烈、悲怆的巨幅画面谱写了人类的苦难和盼望。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终身教授和荣誉教授胡溧,出生于上海一个艺术大家庭。少年时他在画册中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巨幅壁画《最后的审判》,忽然明白了什么才是震撼人们心灵的伟大艺术。“文革”中,他作为“黑五类”子女,被送往江西农村插队。在贫瘠的农村,他学会了种种农活。4年里,他和农民打成一片,逐渐铸成了悲天悯地的情怀。画展上的作品弥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源出于此。

  “文革”后他回到上海,当了一名翻砂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胡溧挤出更多时间进行艺术创作。进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后,他创作灵感泉涌,画出了巨幅油画《哲蚌寺的喇叭声》《黑河女人》等。

  1990年,胡溧留学美国。5年后,他成为威斯康辛大学的美术教授。他利用暑假的3个月,创作了一幅高470厘米,长1330厘米的大画《女娲留下的两只鸟》。画面远处弧形的海面上升起了两柱不祥的蘑菇云,两只巨大的鸟各自承载着各式各样的人们,很多人在绝望中攀登到船体。那些在空中飘荡的人群,虽然长着翅膀却被绳索缠绕,抱着牛头骷髅,随风飘向船的甲板。船顶上,人们用石柱、木柱、擎天铁柱来撑起即将塌陷的天地……诺亚方舟怎么会有两只?胡溧说,他愿人类永远和平,拥有更为宽容之心。这幅20世纪末史诗性的画作在几次展览中都引起了轰动。

  2008年,胡溧被检查出得了肝癌,由于肿瘤破裂和癌细胞扩散,医生告诉他只有一年的时间了。这期间,家人给了他最大的关爱。他最爱听女儿演奏小提琴,并坚持每天画一幅音乐题材的小作品,不知不觉地画了一百余幅。如今,他又开始创作“移民系列”。

  本报记者 林明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烽火周末/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活力上海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新民图视绘
   第A17版:民生上海
   第A18版:民生上海
   第A19版:民生上海
   第A20版:民生上海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200档荧屏综艺节目泛滥成灾
愿将生命化丹青
第三届上海影像展在中华艺术宫揭幕
淮剧“顶梁柱”昨晚“会师”申城
韩再芬携《徽州往事》参演艺术节
“梦之声”今晚30进12
韩国《图兰朵》献演申城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5愿将生命化丹青 2014-11-02 2 2014年11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