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管是家长还是医生总劝我们多吃胡萝卜,说对身体如何有好处。
我在河南省西华县下乡当知青时,老农人就教导我:“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埋头种白菜。”每年大约七月中下旬我都会冒酷暑,卷高裤腿、赤脚跟着师傅在条播菜畦上把胡萝卜籽一把把仔细撒均匀。它生长期不算短,大约100天左右,到秋季庄稼收毕,果子采完,就开始一棵棵刨挖它们出土了。我记得在国庆节后降霜时,胡萝卜缨仍显碧绿茵茵,此时霜后味道才会越发生脆甜美。这种耐寒又耐旱的伞形科根菜植物正显示出它傲霜旺盛的生命力。当地老乡又告诉我:这就叫 “冰凌响萝卜长”嘛!只要土不上冻,它总是安然无恙。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农场没有饿死过人,虽粮食定量很严格紧张,但就靠这胡萝卜、红薯、南瓜等高产作物主副食功能兼备的“瓜菜代”,也都填饱了我们农场职工饥饿的肚皮呢!胡萝卜雅俗共赏,在欧式大餐中少不了它,荷兰则把它列入国宴必备的国菜之中。
胡萝卜又名红萝卜,基本上有红和紫色两种,原产于我们亚洲西南部,栽培历史悠久,有两千多年的人工培植史。约在公元十三世纪,胡萝卜通过丝绸之路由文明古国波斯帝国传入我国种植栽培,成为中国的生态型优良蔬菜品种。它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浙江、云南等省长势和品质都良好。从16世纪以后才由日本人从中国把它引种栽培到日本国。日本人极重视胡萝卜的营养价值,今年我在日本旅游时,在水果蔬菜店发现,日本售货员竟用汉字标明“参”字出售。实际上我在河南种植它时,老农人也告诉过我:“胡萝卜也叫二人参呢!”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了。现在查明胡萝卜营养价值确实非同凡响。它藏有对人体大有好处的ABC等多种“维他命”。它体内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钾对造血功能有改善,能治疗贫血和冷血症。胡萝卜含有的植物纤维在肠道消化中亦起有益作用。它饱含的维生素A也是儿童骨骼生长和老年骨质疏松治疗的有效食品。《本草纲目》中称胡萝卜为“菜蔬之王”,具有补中气、壮元阳、安五脏等功效,还指出胡萝卜有治疗小儿百日咳、麻疹及补肝明目的作用。对夜盲症也有明显疗效。常食用胡萝卜对预防癌症有良好作用。
但如像我当年在深秋金风中农场黄土地上,用抓钩刨出胡萝卜,即用胡萝卜缨擦掉泥沙就大口吞咽起来,这如同当年我们农人直接吃大窝头就大蒜瓣吃法一样,都是对胡萝卜和大蒜的一种浪费。专家指出胡萝卜必须适当加温才能释放出最大的营养价值。如我国南北方都善于烹调、炖熟牛羊肉再加进切成块状的胡萝卜;再有大江南北都喜爱吃的羊肉馅加进大量胡萝卜丝的水饺和包子(胡萝卜丝是否先在滚开水中焯一下,再加上黄酱拌到馅里去还是直接生拌胡萝卜丝进去,就凭自己的口味了,这就是所谓“众口难调”了)。以上都是以胡萝卜为主既好吃又富有营养的主副食品了。
无独有偶,我读到今年8月30日《新民晚报》记者金恒还特别介绍给广大读者的称之为胡萝卜“最好的食用方法”:“洗净后去皮,切成小块,加三倍水,用小火直接煮20分钟左右,煮熟的胡萝卜块用低脂色拉油凉拌,即可食用。”大家不妨体验一下他的“最好”功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