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各种小吃,挤在嘈杂的人群里逛旅游纪念品商店,这是大多数人对上海城隍庙的印象。这属于日光照耀下的城隍庙,而在文玩淘客眼里,城隍庙的一天是从浓重的夜色中开启的。最先亮起灯的地方,就是藏宝楼的4层,属于上海的古玩夜市。
上海的城市记忆不只留存在租界的花园洋房和里弄人家,还凝驻在那些刻画时间的老物件里。说起上海的古玩市场,玩收藏的人几乎都知道曾经福佑路上的夜市,如今虽早已迁入室内,可也是极少保存下来的地摊淘宝文化“活标本”。在上世纪90年代,它的规模足以媲美北京潘家园,甚至还有“南福北潘”之说。
每周末凌晨4点,整座城市都还在睡梦中,摊贩们拖着拉杆箱,背着大小包汇集而来。更有憋了一个礼拜前来淘宝的老客人早已在此等待,上海老街牌楼前昏黄的灯光下人影晃动,夜市气氛渐渐浓重。
与热闹的潘家园不同,城隍庙的夜市里,无论卖家还是淘客,都是不紧不慢地溜达而入,行色中透出的是老上海的从容与淡定,摊上那些真真假假的老物件,大多带着上海味道与江南气息。来淘宝,手电筒是必备工具,可又不同于潘家园夜市黑暗中忽明忽暗的诡异和神秘。就货议价也都大大方方在明面上谈,常来的熟客与摊主们都混成了朋友,每到周末天色最暗的时光里,兜兜荡荡,嘎嘎山胡,便是海派夜市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