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向天边铺伸开去,远处,清晰可见黄昏中的洛基山脉逶迤起伏。离开黄石公园南行,我们再回盐湖城。晚上6时多,我们从所住酒店,赶去观看犹他爵士队的比赛。
进门检查,被告知照相机不可带进(手机可带)。逐个排队,很快入内。这是个环形球场,外圈地带设置了饮食、纪念品售卖、服装等销售点。四周墙壁上有球队名人录的内容。
进入比赛球场,还需验票。一位上了年纪的老收票员很严肃很认真地查票,然后给每人递过来一份宣传比赛情况的小册子。
此时,场内歌声回荡,只见球场关键点位都有穿绿色西装的工作人员站视,尤其在球场四角和第一排座位旁。已有一群小球迷挨到了第一排,大概在等候球星签名。今天不是周末,更不是重要赛亊,加之时间还早,所以观众席人不多,蛮空的。
刚坐下,便遇到有趣插曲:一位赛事女官员微笑着来到我们面前,邀请我儿子去做入场仪式的嘉宾,即与球员击掌并欢迎他们进场。这样的邀请,当然很荣幸了。原来,这是这里比赛的传统,每场球赛会随机邀请观众当嘉宾。
NBA典型的主客队入场仪式开始了。爵士队的对手是雄鹿队,球员们鱼贯而入,与已站在梯阶旁的几位观众嘉宾击掌互致问候,这时全场欢呼雀跃,气氛十分热烈。球员们跑篮、投球练习后,举行了国歌仪式。接着,球队吉祥物扮演者闪亮登场,之后又介绍双方球员。
紧接着哨声一响,双方即刻对攻,比赛开始。我观察了一下,此时馆内竟已坐满八成,欢乐的气氛已渲染得恰到好处。看看身边的球迷,个个忘情为主队欢呼,真是投入。NBA,一切都成了真实的场景——原来电视直播看到的,此刻皆在眼前:暂停,布署,换人,开球,防守,投篮,反击,传切,扣篮,得分……一切都是有节奏的,乐曲的伴奏声,球迷的呼叫声,现场的解说声,篮球的弹跳声,都在述说着快乐。
第一节,两队平手。中场还余2分钟时,爵士队40号一记扣篮,拉开与对手差距,确立己队优势。51:42,中场定格,全场欢呼。屏幕上,不时穿插播出赞助商的广告。漂亮的篮球宝贝们活跃上场,像做游戏一般为观众分发礼物。
我们起身退场,因为夜已深,明天一早要赶回纽约的航班。走道上,看见一位年轻父亲带约三四岁的儿子也回家了。远处,一些带儿童的家长也纷纷起身离场。出大门时,那位老检票员问:还回来么?回答:也许。他便在每人手背上敲一个蓝印,这是便于你回来时再放进的标记。
如今的NBA运作得越来越火爆。一些细节让人看得眼热:毎一场比赛,都成了观众开心的节日;比赛的场馆,都提供了极细心的服务;无论主客场,双方球队都表现出亲近球迷的风格;再加上媒体积极的配合、商企主动付出,这个机制已然形成,成了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细节已然精致,各方用心良苦,呵护着前行;主角已然突出,让球迷开心才是第一要义,球星、球技、名次好像已退而求之,观众席上的球迷才是上帝!
夜里,心里老惦念着比赛结果。早上上网一查,战绩为96:87,犹他爵士队胜密尔沃基雄鹿队。因为我去现场看过,所以心里为爵士队主场之胜高兴。
一个中国人,来美旅游,看了半场球,竟为压根儿与自己不搭界的球队的胜利而兴奋,真的有点儿意外入邪门的感觉,也不得不感叹NBA的魔力。
这世道,靠炒作,靠烧钱,都不行;靠谱的是共识、共赢和共享。做到了这一条才算大腕,这事儿才称得上办圆满了。体育如此,社会其他事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