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八十周年,也是《长征组歌》面世半个世纪。《长征组歌》中十首风格各异的作品里,就有作曲家生茂、唐诃根据马玉涛的声线,专门为她谱写的大气豪迈的《报喜》。马玉涛从小就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里锻炼,对人民军队怀有无比深厚的情感。因此,她用毕其功以一役的态势去诠释这首歌,也就游刃有余,感人至深了,为整部交响作品增色不少。
作为军旅歌唱家,年近八旬的马玉涛,在长达一个多甲子的歌唱生涯中,不断地学习进取,并始终用一颗赤诚之心和生命的所有激情,为党和祖国纵情讴歌,深得广大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喜爱。当年,她的代表作《马儿啊,你慢些走》,红遍大江南北,至今还深留在人们的心坎里。晚年的马玉涛仍是团里的声乐指导,担负培养新人的重任。为弘扬民族文化,她和在京的一批老歌唱家,还常组团全国巡演。
因为嗓音出众,马玉涛14岁入伍,翌年就登台独唱。她演唱的第一首歌曲,就是歌颂志愿军的《我的丈夫是英雄》。当时,光凭嗓子和乐感表现的马玉涛,刚接到团里的任务,不免有些忐忑。虽然此前她也在团里排演的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中客串过角色,但毕竟从未单独出演过。这时,团里的领导和老同志们纷纷向她伸出援手,有的给她讲述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更多的是分析讲解新作中应掌握的东西。就这样,一句句、手把手地引领马玉涛进入角色。首演一炮打响。不久,马玉涛又应志愿军慰问团之邀携此作赴朝。马玉涛在朝鲜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最可爱的人最热烈的欢迎,她对自己歌唱的自信更坚定了。
1956年盛夏,北京举办首届《全国音乐周》,刚调入战友文工团的马玉涛有幸参加。在会演中,她演唱的《放马山歌》《我骑着马儿过草原》,令人耳目一新。
慧眼识珠的王昆,一眼就相中了她,带她去拜声乐权威沈湘为师。她一直牢记着沈先生的告诫:学习西洋唱法,只是吸取它科学的东西,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丢了自己独有的唱法和鲜明的风格。
几年后,王昆自己赴上海声乐研究所,拜在林俊卿门下学习,但她不忘带上马玉涛一同前往。善于博采众长的马玉涛在上海期间,除了随林先生学习咽音唱法外,还抽空常去上音的蔡绍序、温可铮处上课,吸取每位师长的点点滴滴。
我清晰地记得,那年我邀请马老师来沪加盟《三军歌唱家音乐会》时,正是她艺术生涯的巅峰。她在音乐会上演唱的《看见你们格外亲》《老房东查铺》等作品,无论在音乐语言的表达、声音技巧的驾驭,还是作品风格的把握上,都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