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部名为《孤独的长跑者》的电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我 也曾经是个孤独的跑者。
我在孩提时长得瘦小,常常被同学嘲笑,这让我心生自卑。小学三年级,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深深地把我迷住了,这档节目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午十二点半到一点的“小说连播”中播出的。那时候,家里还没有半导体,只能守在自家堂屋的广播喇叭下面听。学校离家足足有三公里,下午的课是不能迟到的,于是在听到“且听下回分解”的时候,虽然意犹未尽,但还是要收敛心思,撒开双腿向学校奔去,快到学校门口的时候,上课铃声响了,于是,拼尽全力加快脚步,抢在老师之前窜进教室,心“咚咚咚”像擂鼓一样,双腿直打晃。碰到下雨天的时候,路上泥泞,必须得提前五分钟往学校赶。
《三国演义》播了差不多一年,我每天就像《孤独的长跑者》中的那个男孩,拼尽全力往学校赶,渐渐地,耐力提高了,速度加快了,半小时的路程已不在话下。而在放学路上的野跑,更是让嘲笑我的同学刮目相看。从此,喜欢上了跑步,它让我体味到了跑步所带来的“平凡而卑微的喜悦”。
高中的时候,由于严重的偏科,数学成了我最弱的学科,每当晚上被解析几何、三角函数折磨得近乎绝望的时候,我干脆扔下笔,在屋前的田间小路上跑上几圈以平复一下烦躁的情绪,一边跑,一边对着自己说,“别急,放弃了,就真的不会有奇迹了……”那一年,我幸运地考上了大学。不停地跑步让我明白了人生不是和别人比赛,而是和自己比赛。
三毛在《孤独的长跑者》中写道:“每个人自从强迫出生的那天起,都是孤独的长跑者。不论你愿意与否,都要孤独走完长长的人生路。”那个在乡间小路上一路野跑、向往着远方的男孩,如今已经置身在繁华的都市,但他依然是一名孤独的跑者,温柔的夜色下,享受着一个人奔跑时的“沉浸感”,保持着和灵魂深处的自我不断对话,在与懒惰、懈怠、屈从等情绪的抗争中,学会坚持、忍耐、节制、乐观和自信。
有人问:众多体育运动中,跑步别无二致,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这是一个跑者的回答:用跑步丈量人生,跑了你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