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工地”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这是一个小众化的微信号,关注的是上海近8000个工地的状况,看工地,评工地,跑工地,写工地,力求给上海建设领域,增添一个小小的窗口。但同时,她的内容,又是大众化的,老百姓对工地“门墙网、声光尘”的反映,可以直接体现。
感谢大家的垂爱,支持。年前,“上海工地”公众平台,在报社开了一个沟通会。现场有人算账,到场60家施工企业的建筑总量,占上海市场的80%以上。昨天,“上海工地”推送第一天,建工、城建、中建八局3个施工集团的“大佬”,纷纷关注。政府部门的负责人,纷纷“点赞”。浙江、江苏两地近20家在沪施工企业,“抱团”加入。
“上海工地”这个平台,建立在已经持续5年的“上海市文明施工测评”的基础上。5年来,市民巡访团明察暗访超过5000个工地。复查、回访、飞行检查,我也跟着这支队伍,5年跑了近千个工地。应该说,对上海工地的“家底”,是关注的,也是清楚的。也就是最近5年,随着政府部门、施工企业不断“用力”,上海工地、尤其是市中心的工地状况,进步非常明显,12319城建热线的工地投诉量,直线下降。
“文明施工测评”这项工作,5年来也不断自我完善,从“巡防员抽签查工地”,到“‘倒数工地’三查制”,再到“飞行检查、半月内完成整改”,每个动作,都不断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如今,每次测评的“前三名工地”,一个个都拿得出,喊得响。不足80分的“倒数工地”,也确实“羞于见人”。
当然,“上海工地”不仅仅如此。影响上海建设领域的种种细节,我们都不会缺席。这个微信号,还很弱小,推送第一天,不过粉丝破百,阅读过千。但是,有政府部门“撑腰”,有一众施工企业支持,再加上新民晚报这个巨大的平台,相信腰板是硬的,底气是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