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平静也是可以分享的,像杯中美酒或者那晚星空?
站在Tintern Abbey残损缺依旧宏伟的穹顶下,高耸的圆柱和高窗间有流云的踪迹,我等着云慢慢飘走,阳光自天顶投射,我的身影落在石板间丛生的绿草上,内心感觉得到的那种静,仿佛蓝丝绒般暗夜里有烛光,微微亮在远方不知谁的书桌上。
所有季节之中,威尔士的深秋最值得流连,清晨从伦敦驾车沿M4号公路向西,经过Sevem河就进入威尔士境内,再转M48进入Wye河谷,右手边就是沿河而建的Tintern Abbey:威尔士历史上最古老的修道院,也是这里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建筑。
但是修道院所在Wye河谷却有着并不平静的过去,作为一处重要的边陲要塞,不仅英格兰人和威尔士人曾在此相持不下,公元50年的时候,罗马军团也曾在此与威尔士部落的Siluries人对垒。难以置信的是,Wye正式被划为威尔士领地已是1974年的事,之前它一直不属于英格兰也不属于威尔士,在漫长岁月中保持着独立地位,所以英国全称“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中“联合”一词还有别的深意。
自1131年至1536年,Tintern Abbey这座石砖建筑在400年间依靠当地领主的资助不断增建完善,完工时成为英国境内最壮观的哥特建筑之一,是寄托众人信仰的神圣所在。尽管规模恢宏,但整个修道院内没有矫饰也没有彩绘,意在以朴素达成信念的纯粹。如今近半个世纪过去,除却高耸的廊柱和几面灰色石墙,中世纪的痕迹已经悉数被时光抹去,但如果你仰头仔细寻找,依旧会在圣坛左侧的圆窗处发现一小片残存的玻璃,是信仰的吉光片羽。
彩绘玻璃完整无缺的900年前,修士们在Tintern Abbey过着苦修生活:他们于每天凌晨两点走过漆黑的石梯前往教堂正厅,开始在黑暗中祷告。他们还夜以继日地在图书室誊写书籍,在印刷术尚未普及的时代,很多知识因此得以传世。
而在威尔士严酷的寒冬,整座修道院仅有一间小屋设有壁炉,就在花园旁边,每天修士们允许进入这间暖房取暖两次,每次五分钟。
除了打理修道院世俗事务的修士需要偶尔与外界沟通之外,其余的修士们平时彼此间并不交谈,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静默,一年四季有四次短暂交流的机会,只为简短分享各自对信仰的想法与体会。
教堂烹饪所用的香料也在庭院内种植,与神对话的修士们沉默地在种满香草的花园里踱步沉思,顺便打理那些芳香的植物。
如果我能穿越时间来到这个花园依旧草木繁盛的时代,或许分不清更安静的是生长中的植物还是沉思中的修士。
是不是静默的修士在种下那些香草的时候也将静默的种子种在这片土地里?这些古老的寂静,自一代又一代静默的修士们手中继承,默默生根发芽,在修士们离开后依旧守护这里。因为这份坚持,每个路过的旅人,比如我,得以在踏足这片土地的时候,分享这份穿越时空而来的平静的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