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春季录取工作已结束。一批应届生已收到录取通知书,而入学报到要到下半年。这长达3个月的“空档期”,如何度过?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选择打工、考驾照、旅游,也有人报名校外课程学习班。除了这样的自主安排之外,笔者看到,也有部分学生家长期待高中和高校能有所考虑。
在上海政法学院春招学生报到当天的座谈会上,就有家长发问:“今后几个月,高三学生都在最紧张冲刺,我的孩子是不是就此‘放羊’了?”
对此,部分高中、大学进行了回应。比如,浦东中学邀请提前录取生为校史陈列馆做资料搜集整理工作;上海海大附属北蔡高级中学请录取生到航海创新实验室参与课题研究、当助教;周浦中学推出了化学实验员、历史老师助教等十个岗位,还与学生和家长就“空档期”的安全达成共识并签署协议……而高校方面,上海商学院为今年80名春招新生制定了一揽子培养计划,涵盖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适应性学习“新生导航计划”,还有些则被安排到企业一线职业体验……
高兴之余,却必须看到,相对260多所高中、1600余名录取生及22所高校这样的数字,现在这些举措力度上似乎仍然有所欠缺!笔者认为:无论教育部门还是学校,对于这些春季录取生,应主动出击,确保关注行动到位、安全落实到位。
如何帮助、指导春招生好好利用这段“空档期”,为之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值得全市相关学校、教育部门好好研究。教学改革的顺利与否,与做好这些细致的工作也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