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二万夫妻的格格不入
徐轶汝
  徐轶汝

  最近有一个帖子红遍各大论坛。大致是说上海一对40岁上下的夫妻,不工作,没孩子,无交际,去年只花了2万元。帖子里详细列出了全年的开销,楼主还认真回答了网友的各种问题,包括各种抨击,比如养老金交了没?为什么不去二三线城市生活?是不是好吃懒做?生活品质如何保证?最终上升到了价值观、人生观的高度。

  撇开帖子的真实性不谈,二万夫妻的都市极俭生活之所以引起这么多围观,关键在于他们与这个城市普遍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差距太大,比如两人合用一部手机,且月花费不超过20元;水果牛奶零食都不吃;除了父母,其他人一概不来往。

  然而,差距大并不是错,有人偏爱大起大落,觉得幸福感来自先苦后甜,是一个“上坡”的过程。上班族天天盼望着放长假睡懒觉,真放假了,头两天还觉得舒坦,但天天睡到日上三竿,也会渐渐麻木,觉得无聊,转而寻求另外的“甜”。自然,也有人愿意平平淡淡,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

  幸福是相对的,幸福感关乎个人的内心世界。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人生不需要刻意拔高,价值观更没有对错之分。

  那些说二万夫妻“好吃懒做”的网友,他们其实是因不理解而产生质疑,为夫妻俩的“格格不入”找理由——你要是在乡野山间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那叫生活情趣,那才是无欲无求。可你是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真能抵挡住花花世界的各种诱惑?况且,人有追求和欲望,社会才有活力,才有前进的动力。如果人人都如这对夫妻般,食求果腹、衣求蔽体,那这世界未免太死气沉沉了。

  二万夫妻的“另类”还表现在“没有交际”这一方面。人毕竟是群体动物,希望在群体中得到认同。这种认同感可以是从工作中获得,也可以经由人际交往获得。可夫妻俩一方面觉得“不工作是为了身体”,另一方面觉得“多一个朋友,就多一分危险”。物质上无欲求也就罢了,情感上也同样“遗世独立”,的确超越了大众的价值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日本为何难谢罪10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艺评论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2015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第A23版:梦启东方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上海新城区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教育/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家装专版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晚报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9版:大购网专版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广告
   第B32版:广告
广场舞不缺动作规范缺技术支持
谁更神奇
二万夫妻的格格不入
专业媒体当有“传播定力”
年年伤春,今又伤春
做幸福的普通人不好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二万夫妻的格格不入 2015-03-26 2 2015年03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