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冬天阴冷潮湿,人们以吃火锅和羊肉御寒。只要你是成都人,心中总会有一张美食地图,闭上眼睛也能数出一二十家自己吃过的火锅店。
前段日子,位于三洞桥的四川美术出版社闺蜜打电话来,说她的单位对面新开张了一家丼火锅店,影视界大腕和媒体界主持人、记者云集,食客如潮,生意好得不得了,所以特地邀请我前往品尝。
周六,我骑电瓶车途经王建墓如约到了三洞桥。只见原来叶抄手所在地已夷为平地,在此基础上新修了几栋电梯公寓,一楼商铺全是美食馆子,有耗儿鱼、蹄花店等。丼火锅位于其间。闺蜜已在门口等候多时,几个月不见,格外高兴,我们边说边进了火锅店。
这家店铺有100多平方米面积,里面是开放式厨房,用白玻璃将厨房与店堂隔开,整个厨房一览无余。店堂两堵白墙上描画着老成都市井生活图,褐色条凳桌古色古香,一看就有点历史文化风韵。
闺蜜接过服务员递来的菜谱,唰唰很快就点完了菜,笑着对我说,“这家店我来了好多次,我晓得哪些菜巴适!”不一会,服务生就端来一口铁锅放在我们桌上。只见无数根小辣椒和花椒浮在汤料上,红红火火的,一股辣香味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喷嚏,肯定很辣哦!菜品很快接踵而至,拧开气阀,汤料沸腾,我们就开始烫火锅。
我先挟了几片梅林午餐肉放入锅内,烹煮期间,烫毛肚和鸭肠。高温下,瞬间毛肚和鸭肠就烫成了卷,在香油蒜粒碟里一拌,入口咀嚼,脆嫩化渣,咸香无比。再烫一片黄喉,依然是脆嫩滑爽回甘的感觉。闺蜜说,你的午餐肉好啦,可以吃了。从火锅里打捞出午餐肉片,软软的,放进油碟一抹,送进口里。哇!好香!午餐肉充分吸收了汤料的麻辣鲜香,伴着香油和蒜味,分不清是底料的香,还是肉质的香,总之一股从未体验过的复合香味直冲味蕾,美美地咽了下去。赶紧!我又吃了几片午餐肉,依然是香气扑鼻,口味温和,并不怎么麻辣,但越吃越有味。“你再尝尝他们这里的特色菜坨坨牛肉,口感特别醇香、耙软。”闺蜜强力推荐说。
“怎么样?”闺蜜笑眯眯地打量着我,好像在说:“我没带你来错地方吧?!”此时,我下意识望望两侧墙壁的画,那里正画有一口老井,一条丼火锅幌子。好奇怪啊!这么香的底料,为啥叫丼火锅呢?闺蜜指着店门口那个很帅、头发很潮的小伙子说,“他就是店老板。”“本地电台、电视台也说这底料是祖传秘方,是用大邑王泗优质井水配制,有30年历史了,所以取名丼火锅。”
“人家先前开有一家高档火锅店,红火得很!因为禁止公款消费,改走平民路子,不过汤料还是原先那个味道,老火锅原班人马加盟,荤食材货源直接对口屠宰场,确保新鲜优质。”
吃到最后,闺蜜问我:“要不要来碗芽菜火腿炒饭?这是他们这里的压轴菜品哦。”
饭后,一算账,我和闺蜜两人消费才150元,吃得尽兴而归。
第二天,坐在办公室,还念想着前晚丼火锅的味道,那个香啊!一定还要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