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历神州的江河湖海时,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归纳起来可以说:“湖是河,河是江,江是海,海是湖。”
瘦西湖其实是河。通过对杭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的比较,咱们不难发现,前者水面宽广,后者水面狭长。瘦西湖的确清瘦苗条,展露的是河的韵致。这一点,可以从瘦西湖公园大门两侧由清代金陵文人刘春池题写的“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这副楹联得到佐证。岸是指江、河、湖、海等水边的陆地,但河岸可数,不规则的环形湖岸不可数(若要大致划分湖岸,只能说东岸、西岸、南岸、北岸),因此我认为,此对联中的“两岸”恰恰暗示了瘦西湖是河不是湖。从历史沿革看,瘦西湖最早就叫保障河,它原是扬州城北的一条河道,宽约百米,绵延十里,曾以唐宋护城河示人。明清两代,当地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在沿河两岸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至乾隆时期,荷浦薰风、四桥烟雨等二十四景一应俱全,盛极一时。清代钱塘诗人汪沆有诗赞曰:“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并逐渐蜚声中外。“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扬州瘦西湖,因风姿峬峭而别有一番韵味。
黄河则是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曾在济南市以北的黄河大桥和东营市黄河入海口领略过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磅礴气势。作为中国第二长河和世界第五长河,它呈现的是江的气势。根据词典给出的定义,河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水道,江乃大河,因此人们一般认为,江的长度和宽度都要超过河。难怪只有小河的叫法,没有小江(发源于重庆开县的小江是专名)的泛称。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江一定就比河长。黄浦江(113公里)、岷江(735公里)、雅鲁藏布江(2057公里)等都比黄河短,却被悉数封为江。如此看来,黄河更有资格被称为江了。与黄河同属中国七大河流的辽河(1345公里)和淮河(约1000公里)若冠以江名,也当之无愧。
鹭江实为海。数年前我去厦门鼓浪屿旅游时,“厦门金门门对门,浯江鹭江江连江”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处的浯江和鹭江不可从字面上片面理解。实际上,前者代指陆地,系福建金门岛的旧名,后者虽表示水域,却特指鼓浪屿和厦门岛之间宽约600米的海域(即厦鼓海峡)。由于这一带海域常有很多优雅的厦门市鸟白鹭盘旋飞翔,故称鹭江,但其间奔涌的却是咸津津的海水。
洱海乃是湖。为什么作为内陆省份的云南竟有大海,而海中又有五湖?我赴苍山巍巍、洱海茫茫的云南大理旅游时,导游自豪地向我们描绘了当地的“风花雪月”之美,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他解释,“洱海月”之景并非指海上生明月,而是指湖上生明月,因为面积近257平方公里的洱海系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同时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母亲湖”。由于这一大型湖泊形似人耳,加之生长在内陆的云南人憧憬真正的大海,故它被唤作洱海。如此,就不难理解此“海”由星湖、神湖、莲花湖等五湖组成而盛产鲤鱼、弓鱼等多种淡水鱼了。同理,地处内陆的北京的前三海(即北海、中海、南海,其中中海与南海合称中南海)和后三海(即前海、后海、西海,后三海系什刹海景区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也全是大湖小潭。我曾两度畅游前皇家园林北海公园,园中之北海虽与英国以东的北海同名,但从性质上看此海不是那海,北京之北海其实是一个面积为0.39平方公里的湖泊。然则京城为何多海?因为元朝蒙古族人习惯将湖泊水潭称为“海子”,其简称就是“海”。至此不难顿悟,鹭江之水是咸的,而京滇两地之海水却是淡的。
这些江河湖海由于历史、地理、文化、习俗、心理等种种原因没有实行“实名制”,因此您准备“闯荡江湖”、“涉河渡海”时切莫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