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东魏高欢专权,但他对东魏静帝很恭敬。
史载静帝美容仪,臂力过人,能挟石狮子逾宫墙,射无不中;好文学,从容沈雅。是一个文武双全,禀赋非凡的人物。
到了高欢的儿子高澄时,对静帝十分倨慢,一次饮酒,辱骂,并让手下殴打。在社会组织和权势面前,个人能力再突出也只有受欺负。
静帝不堪忧辱。此时,他身边一位叫荀济的站了出来,联络了一批人谋诛高澄,结果失败。最终,荀济被焚于市。
荀济原居江东,博学能文,和梁武帝有布衣之交,曾上书谏梁武帝佞佛,触怒梁武帝,逃至东魏。事败后,高澄想脱其死罪,亲自问他为何反?欲荀济有所借口和推托,荀济回答:“奉诏诛高澄,何谓反!”词颇严正。
高澄一向赏识荀济,推荐入宫任职也是他促成的。高欢当时反对,说自己爱护荀济,想保全他,所以不用他。梁武帝也说荀济人虽有才,但不可用,因为他“乱俗好反”,也就是不安分,不循常规,标新立异。总之,荀济给他们的感觉是不太驯服,容易生事。
有人惋惜,衰暮之时,何苦如此。荀济表示:“壮气在耳!”在江东时,荀济也曾对梁武帝负气不服。少壮负气,临老而壮气不衰,也算禀赋杰出。
荀济有是非感,但他挺身而出不完全是出于是非感。他欲挟天子诛权臣,主要是“自伤年纪摧颓,功名不立”。
在读史时,总有一些人常在我心头,不仅是他们的天赋,还有他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