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喜堂”是济南著名的老字号饭店,坐落在济南泉城路上。1985年5月的一天,该店马经理通过一位朋友找到了我,让我替他们找臧克家题写店名;并说臧老如肯赏光,他们派人带上礼物,去北京酬谢臧老。
这件事确让我有些为难。一是作为一个普通编辑,我只是采访过臧老,写过他的专访,但跟臧老并无很深的交情,我去求字臧老能赏光吗?再说臧老一向很忙,找他约稿、写序以及求字的人太多,我不愿过多地打扰他,让他为难。况且当时向名人求字,有些人动辄索价成千上万……像臧老这样一位知名的文化名人,能屈驾为一家地方饭店题字吗?但朋友之托又难推辞,却之不恭。我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臧老写了封信,委婉地提出为“燕喜堂”题字的请求……没想到信寄出后,过了不几天,我便收到臧老的回信。信是这样写的:
……这几年,我依然忙乱。去年患了两场大病,今年八十,一般说来,身体还可以。
可是,体弱身衰,而工作繁多,有点吃不消,每月为人题词、写书名、写字至少30份,甚至还多些。案头摆着河南黄河游览区“碑林”、“李太白楼”……约写字的有好几份。
“燕喜堂”,可以答应,但有条件:
1.不来京、不受礼! 2.为了你的关系,我试写写。实际上,我不擅长。3.如果写大字恐力量不及(勉强也行),而且怕写不好。如果随手写小点的,放大了用,可以效果好些。你与主人商量,今年10月山东七单位为我搞了个“讨论会”,我挣扎去济南。
收到臧老的信,我感到分外高兴,赶忙将这一消息转告马经理,大家都为臧老这种没有架子、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
又过了些日子,我怕臧老事情多,将题字的事忘记,就又给他写了封信。信发出不久,便收到了他的回函。打开一看,题字竟写了十几幅,那信却很简短:
……数月前,得来信后,即一再地写了多幅,均不甚满意。我,太忙,你未来信催,我就放下了,今奉上,请择一而用之。写得不好。匆匆。
一位知名的大诗人,一位素享盛名的书法家,为一家地方饭店题字,竟“一再地写了多幅”,还感到“不甚满意”、“写得不好”,这种认真而又谦逊的态度,若不是亲历亲见,真使人难以相信。
经过一番精工制作,臧老题写的“燕喜堂”门匾,终于在1986年3月燕喜堂饭店重新开业前挂了出来。门匾为红底金字,字迹秀丽飘洒,熠熠生辉,为这座“老字号”的饭店增光不少。
说来也巧,就在这年4月底,延期后的臧克家学术讨论会在济南召开。已81岁高龄、阔别济南多年的臧老,不顾年老体弱,在夫人郑曼的陪同下,也赶来参加讨论会。会后,他又在燕喜堂饭店设宴,答谢前来参加讨论会的一些老朋友。宴会上,老诗人兴奋异常,兴致勃勃地谈了他重回故乡的感受,也谈了他对诗歌和文艺的一些精辟见解,并欣然命笔,为饭店题字留念。饭店领导为感谢臧老的支持,决定不收饭费。但臧老和夫人郑曼却坚决不同意,照标准付了款。老诗人的廉洁情操,由此也可见一斑。
十日谈
清明的怀念
明日起刊登一组《读书会里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