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满江红》脍炙人口,传唱至今。“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慷慨悲歌,壮怀激烈。惜作者的另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与《小重山》知者不多。岳飞并非词人,然工诗词,留下来的词,就只有这三首。岳飞三十九岁死于非命,壮志未酬。他渴望“收拾旧山河”,呼唤“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他仰天长叹:“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他有满腔“心事”,其核心无非是雪靖康之耻,恢复中原,不苟安于半壁江山。然而“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他感慨于“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故乡难归,那里依然在金兵的铁蹄之下,欲返故土,不过是“千里”之“梦”罢了。可是议和之声却又起来,于是岳飞有《小重山》之作,有“知音少”之叹(陈郁:《藏一话腴》,《历代诗馀》卷一百十七)。
事实上,岳飞的主战在当年并不缺乏与之一致的同志,议和之得势以至得逞,关键在高宗。所以岳飞的悲剧不在少了知音,少了战友,然而他的感叹却具有广阔的普遍意义。它使我想到历来的先驱者,尤其是思想界的先驱者,大抵是不被理解的孤独者,寂寞,寂寞到“荷戟独彷徨”(鲁迅语),寂寞到“弦断有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