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书虫部落”的公众号介绍里,赫然写着“推广市民每周一书的阅读习惯”。没去之前,心里默念:怎么推动呢?那么私人爱好的事情,推得动吗?
第一次去是给蔚蔚介绍《美食小情书》第二辑捧场。上半场是讨论“路”,我迟到了,坐在后面,做个旁观者而已。活动后入群,就天天看丁布在那里追债催文,想说,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啊?
直到看到一周一书的宣传,脑子一热,想说,好吧,是时候把家里的库存看掉点了,就毅然决然入群了。现在回想起来,突然发现,丁推土机的“功率”真的有点无敌。
虽说自己并不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可自打电脑手机出现之后,阅读量已经远远落后于买书的速度了,一年也看不了二十本书。可现在,一周要读一本,一年至少五十二本,这可如何是好啊?!自打加群之后就天天后悔,自己都觉得简直有点天方夜谭,老想着完不成可怎么办?
前几周为了完成任务,专挑页数少的,或者以前读了一半的书拿出来读,每天看的时候,总是很赶,一边看,一边计算着页数,生怕一周里看不完,说实话,其实是有点好胜心太强,并没有在享受阅读的乐趣,反而心理负担很重。写出来的总结也基本是文字生硬而凑数。而群里竟然有人每天发一本,把我都给惊呆了,只好自我安慰说,算了算了,一周一本已经不错了,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看吧。
然而,没过多久,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似乎一周看完一本书,就不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了,有时候一周两书都能做到了,看书的时候,也不以页数少为标准了,主要还是选择有兴趣的书(当然页数大多还是在300页左右的),读后感写起来也得心应手,能够更多地有感而发了。
阅读的乐趣,似乎真的开始显现出来了。有些东西,从那一本本好书里,慢慢生长了出来,变换到了我自己的脑子里,也落实到我的文字里去了。这感觉,很好。
继“每周一书”之后,又被丁布忽悠着跳进“书声”幕后小组,画书会、英文读书会等活动小组。其实,到现在也弄不明白,丁布怎么能有那么大的号召力。搞个“书声”说要画卡,各路英豪就纷纷上阵,还有通宵达旦不辞辛劳的。说折纸鹤,大家就跟着折,而且还是在根本不知道要派什么用场的情况下。这种打鸡血似的做事风格,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持保留态度的。可在看完木木做的书声视频之后,我突然明白,我会这样想,其实是因为我自己害怕了。
这种对事情的热情、专注与执着,在我写完硕士毕业论文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我以为,那种经历千辛万苦把一件事情坚持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就那样永远地封存在记忆里,再也掀不起什么波澜了。但我现在要感谢丁布,他让我重新找回了那个曾经的自己。
固然,往日不能重现,可只要精神还在,就能走得更坚定。
十日谈
读书会里有故事
第一次踏进读书会,就被书香氛围所感染,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