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按书面通知去旧校场路一百三十五弄一号参加一个会议,谁知赶到那儿一时竟找不到会场所在。原来,此地属豫园商业区,靠南一侧门牌时断时续,问了好些人才找到。
进入会场发现,许多与会者和我一样,都为找这一门牌号码费了很多周折,并普遍为不少马路门牌号码难找大伤脑筋。讨论中谈到,目前马路门牌的不规范,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是不少营业性场所和服务性设施如酒楼、商场、超市、邮局、医院、美容店等,没有悬挂和设置门牌号码,即便原先有的,一经装修、改造或扩建,就自行取消了;二是路边两侧门牌不对称,相差上百号甚至几百号的屡见不鲜;三是门牌号编排的顺延方向有的没有规律。
门牌号码的不规范,不仅让许多外来人员摸不着头脑,吃足了苦头,也令不少“老上海”大为困惑,深感不便。考虑到多数门牌沿用日久,有其历史原因,变动过大恐难以做到,愚以为目前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作些调整改进:
其一,坚持一房一门牌的法规。马路两边的任何建筑物和底层住房,尤其营业、服务场所,若无特殊情况或经市政职能部门特批外,均不得拒绝标示门牌号码。其二,对重号、错号以及位置颠倒的门牌号均应理顺重编。其三,凡新辟的马路,应按上海大多数道路的门牌顺延方向建立门牌号码。
门牌是否规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寻亲访友、购物办事、赴约与会、联系工作,也影响到城市的运转效率和现代化的速度,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早日着手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