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时期,社区组织为民活动,我看见有家电等维修项目,就找出坏了已久的半导体收音机去修理。师傅简单看了一下,换了小零件,半导体就响了。问多少钱?师傅笑着告诉我:小毛病,用的是旧半导体上拆下来零件。收什么钱?
这位姚师傅告诉我,他以前是电器厂专业维修人员,退休以后本来想发挥点余热,但现在借房子太贵,正式开业还要缴纳各种费用,无法承受,所以,平时就在附近几个小区转悠,打打“游击”,靠朋友介绍生意。他还说:他过去在厂里也是劳动模范,工作也是顶呱呱的,如果给他机会,他是非常想为人民服务的。
现在居民维修难,到底难在哪里?依我之见,其实难在正规维修网点少,维修费用高以及不明朗,造成了非正规的野路子修理宰客。这些难点,归根结底,就在于有责任心的,有技术的维修人员少。但这些难,难吗?关键是我们有关部门对这些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是否有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从姚师傅的言谈中,笔者不由得想到,我们周围有许多如姚师傅那样的手艺不错且工作顶真,又愿意服务的师傅,如果我们有关部门能够把他们组织起来,在本市各个区,或者是社区开设几个专门的维修点,给予房租、税收优惠甚至于全免,同时加强管理,明码标价,那么相信老百姓的家电维修难,生活用品维修难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其实不光是维修问题,其他一些方面,这些退下来但仍然十分有用、有价值的“民间资源”,同样是值得引起重视的。期盼相关部门有所研究,提供助推,用好这笔“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