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父亲袁国平由延安到新四军就任政治部主任不久,在给我祖母的信中说:“儿走上了抗日的最前线,这是我们的光荣,也是母亲的光荣。敌人正张牙舞爪,想吞噬全中国,我们要斩断敌人的爪牙,为一切死难的同胞复仇。”表达了他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和亲临前线杀敌的自豪感。
1940年9月,日寇为维护长江交通运输,掠夺秋粮,配合其对重庆等地的进攻,调集万余兵力,再次大举扫荡皖南。新四军叶挺、项英决定采用游击战进行机动防御,利用有利地形实施伏击,以粉碎日寇扫荡。命第3支队率第5团在铜陵、繁昌一带打击日寇。为加强领导,父亲袁国平亲自前往第3支队。
父亲到达第5团即召集第3支队司令员张正坤、政治部主任胡荣等开会,研究反扫荡方案,会开一半即得情报,日伪军已开始大举进攻,第3支队司令部是日伪军进攻目标之一。父亲简短布置了任务,便结束会议准备作战。
半夜时分,胡荣向父亲报告:“敌人已离我不远。”父亲与张正坤等即赶往位于政治部背后的张家大山。摸到半山腰一看,第3支队司令部宿营地不远处已见日伪军闪动的火光,紧接着日伪军便开了炮。父亲率领大家上山,天亮赶到了山顶。
此时,第3支队已放弃司令部和政治部宿营地,全部退守张家大山,以一个连的兵力扼守半山腰。日伪军到司令部、政治部都扑了空,便向张家大山进攻。父亲命部队还击,日伪军进攻受阻,改用大炮轰山,新四军用机枪、手榴弹反击,将阵地前的日伪军阻了回去,双方相持不下。第3支队指挥所设在张家大山背后山凹的竹林中,父亲与张正坤、胡荣在指挥所,他察看了周围地形,让张正坤留一个学兵连在指挥所附近作预备队。清晨,战斗激烈,日寇3架飞机不断在上空盘旋,父亲沉着指挥,让大家注意隐蔽。张正坤按父亲的指示向部队下达了命令,这时,一颗炮弹打到山顶,此炮是名符其实的过山炮,威力相当大,所幸打得不准,炮弹爆炸点离指挥所较远。午后,日军的飞机又来投弹,父亲见一架飞机在头顶盘旋后,向指挥所俯冲下来,顿感不妙,急令指挥所人员卧倒。好险!炸弹差点炸中指挥所。
日寇飞机走后,父亲带领部队翻下张家大山,虽至夜间,但月色明亮如昼,军事行动未受妨碍。父亲见部队已到位,还多出一连的民众抗日武装,甚为高兴。一问才知,这些民众抗日武装是听到消息,自动前来与新四军一同打日寇的。
父亲率队离开张家大山,穿过三条冲,忽然在龙潭萧遭遇日寇伏击,情况紧急,父亲决定分路突围,命令第3支队敌工科长段君作向导,向附近的第3团团部清水塘靠拢,突围成功。之后,第3支队与日寇游击周旋或伺机突袭,并在铜陵东北下河镇等地展开激战,日寇遭重创后回撤。
此次反扫荡历时7天,共歼日伪军近3000人,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
这次皖南反扫荡战后的10月18日,父亲在致我伯父袁醉如的信中写到:“皖南今年四月与十月,敌人曾以流窜式的‘扫荡’战术,向我大举进攻两次,第一次打至距军部十五里之处,被我要击于父子岭,将其全部击溃,斩获甚众;十月敌以三个联队向泾南繁宣地域‘扫荡’,基本队伍九千多,被我诱至于汀潭(距军部仅数里)左坑地域聚歼千余,激战两昼夜,击溃,向泾县穷追百余里,三捷收复泾县,为东战场猛打猛攻猛追之空前的胜利战役,曾获广大人民之拥护。众誉军部驻地为‘铁打的云岭’。经过三年多抗战的锻炼,我们军队是日益坚强了。”
然而两个月后,父亲在蒋介石一手策划的皖南事变中,身中四弹,重伤难行。为不影响部队行动,不连累战友,他英勇自尽。实践了他“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已,决不当俘虏”的阵前誓言。
十日谈
不朽的丰碑
明请读为送情报穿越火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