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上海人,没吃过烤子鱼的人大概没有吧,不喜欢吃烤子鱼的也很少吧?也许我想当然了,世界那么大,总有你想不到的。也许就有人不要吃烤子鱼。很多人不喜榴莲、臭豆腐那种奇奇怪怪、亦臭亦香的重口味。可是,烤子鱼是鲜香酥脆甜咪咪的一条漂亮小鱼呀。它还有一个好听好看的学名 ——凤鲚。
我们家吃烤子鱼似乎有传承,老老小小都爱烤子鱼。不过平常日脚,我们家人都喜欢叫它“凤尾鱼”。凤尾鱼在南方通海的大江里能找到它的踪迹,所到之处,即形成鱼汛。其实呢,烤子鱼既是本帮菜,也是粤菜,连口味都差不多。
凤尾鱼每年春天从大海洄游至江河口半咸淡水区域产卵,5月初(立夏)开始大批到来,直至7月上旬(大暑),形成渔汛旺季。此时的凤尾鱼鲜美膏腴,也只有这个时节才有大量捕获的新鲜凤尾鱼,若不做一次五香烤子鱼,那真有些错过大自然的恩赐了。
五香烤子鱼做法不复杂,与做油爆虾一样,费的是工夫。鱼小,一斤鱼几十条。将凤尾鱼放在大盆里,加入些许盐,用手轻轻翻拨,鱼鳞自然脱落,顺势扯去鱼头和内脏,留下一包鱼子在腹内,洗净沥干。开大油锅,油八成热时将鱼逐条快速下油锅,炸至微微金黄色捞出;待油温回升到八成热时,再入锅炸至金黄酥脆,捞出。趁热浸入卤汁,片刻即可装盆,热食风味绝佳。上海人家常常为这一盆小猫鱼忙活半天。而且,郑重其事将它放在最后一个小菜烹制上桌是有道理的。因为此时,它鲜香酥脆的口感最妙。佐酒,更妙。
梅林牌五香凤尾鱼,没有鲜鱼的季节里,这个罐头还是可以解一解相思的。但闷在广口瓶或罐头里的凤尾鱼,鲜则鲜矣,口感毕竟差了许多。
看到凤尾鱼我就回想起一段往事——阿新哥哥的妻子素琳。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远嫁到上海的苏北姑娘,人地生疏举目无亲,男人少不更事游手好闲,乡人又有些排外看不起苏北人,素琳遇到问题受了委屈总是跑我们家。一来有阿奶、婶婶安慰她,二来有爷叔替她教育阿新这个闯祸坯。而且,爷叔热情好客,总会拿出家里所有好吃的东西款待这个泪眼婆娑来诉苦告状的小媳妇。
家里藏着的好东西就是五香凤尾鱼和广式香肠。装在广口瓶里的凤尾鱼,也只有爸爸会得开,开马口铁封口是需要有点手上功夫的。油汪汪的凤尾鱼装一盆,再洒一点酱油略微拌一拌。两根红亮油润的香肠,切薄片,敲两个鸡蛋,喷一点黄酒,撒几片葱花,又一盆。待灶上饭锅里的米粒沸腾得差不多时,将凤尾鱼、香肠蒸在饭锅里,饭熟了,香肠蒸蛋刚刚好,凤尾鱼蒸过之后更是鲜香扑鼻。我们姐弟仨从小吃饭有规矩,决不会筷子乱伸,所以,大部分的香肠和五香烤子鱼就进了素琳阿姐的肚子里了。
美食最能安慰人,素琳阿姐开心回家。后来,爸爸带阿新跑业务,阿新走了正道,慢慢地生意做好了,素琳也享福了。
新近一次在乡人的白事上,大家又聚在一起,素琳他们家兄弟姐妹念叨着爷叔待他们的种种好,妈妈回来告诉我,听得我泪眼婆娑地笑。我说,阿爸就是这样的人啊。宁愿自己不吃也要招待人家,多少豪爽慷慨要面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