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 以经验来说,往往第一个被牺牲的就是“内容”。明星和导演自然是购片方最为看中的,不能砍预算,《锦绣缘》要不是黄晓明领衔,怕是上不了台面;华丽的置景和精致的服装也越来越显出了作用,比如那些并无新意的“于正剧”和去年收视夺冠的《武媚娘传奇》;发行和宣传的成本也省不得,吆喝有时候比内容还重要,否则又何必去买已经有市场基础的热门IP。
IP在本届电视节的风行,让人想起数年前“赵宝刚凭一页剧本大纲就能跟四家电视台签下合同”的时光。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迷信和狂热,往往也潜藏着危机。后来赵宝刚、高希希都惨遭收视滑铁卢,连一向稳扎稳打的郑晓龙都败在了《新编辑部故事》上。讲起来,“编辑部故事”也算是成熟的IP,从导演到演员,从播出平台到宣传攻势,两年前都阵仗颇大,但内容不行,观众横竖就是不买账。
但愿,狂热的市场能记起这些并不久远的失败,能记得今天说的“还是要看内容”。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