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拥军优属、“保护长江”、“点亮光明”、支持“抗非”、修建公路、维护治安、资助体育、帮助灾区……这些慈善活动,样样都有他的份。他就是上海和平集团的掌门人、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党员周和平。在商海打拼几十年来,周和平不仅把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还始终坚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理念,积极投身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成为一名扶贫帮困、奉献爱心的“百有份”慈善家。他被评为上海市慈善之星、上海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民革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光彩之星、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等。
周和平热衷行善,起始于上世纪的1994年。一天,周和平公司注册所在地闸北区北站街道的负责人上门求援,需要一台电视机丰富居民们的业余生活,周和平二话没说,就去买了两台电视机,送到居委会。从此,周和平与慈善公益事业结上了不解之缘。
帮困助学慷慨解囊
1995年,周和平当选为闸北区人大代表。在深入街道、居民家中履行职责时,周和平发现,一个街道竟有千余户特困人家。他与社区30余户特困家庭和孤寡老人“结对子”,每年春节和重阳节等节日,都向他们送去5000斤大米、500桶精制油和5000元慰问金。
北站街道学生王英的父亲患重病丧失劳动力,母亲又下岗待业,周和平与王英家庭结对帮困,为其承担了学费及学习用品累计金额3万余元;某高校学生小王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周和平为其提供学费,还让他到和平集团实习勤工俭学,每月给他发放工资。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小王更加刻苦学习,连续两学期获得奖学金。
“企业发展壮大了,就应该力所能及地关心、回报社会。”周和平时常将这句朴实的话挂在嘴边。特别是在捐资助学方面,他一直慷慨解囊。
和平汽车城里摆放着两只硕大的花瓶,这是江西革命老区人民为答谢周和平而赠送的礼物。1999年,在和平汽车城落成仪式上,周和平把为庆典准备的60万元悉数捐给宜黄县,不但改造了宜黄二中的危房,还新建了“上海和平希望教育学院”。学院建成后,周和平又送去价值30万元的教育器材,另外再捐款50万元用于当地的扶贫事业。周和平还分别向贵州和河南各捐款100万元,支持两地新建2所希望小学。另外,周和平每年赞助上海“尊师重教”活动25万元。
乐做慈善捐款千万
闸北区一位人大代表的老家河南某地遭受洪水暴雨袭击,几十公里的路被毁了。周和平为此捐赠10万元。路修好了,大伙儿说要为这条不平凡的路起个好名字,让后人记住帮助修路的人的名字。周和平笑着摆摆手说:“算了”。老乡们还是给路起了个既巧妙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和平路”。
“和平路”,是和平企业的发展之路,是周和平奋发图强苦干实干的写照。公司从无到有,从单一的汽车销售服务扩张到汽车租赁、商业房地产、轨道交通咨询等领域,已拥有遍布上海的17家分(子)公司,总资产达数亿元。“和平”成了著名的汽车销售服务品牌,两次荣获“上海市著名商标”证书、“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和平路”,也是周和平乐于行善积德的见证:捐款28万元资助上海“银发大厦”建设工程;连续多年慰问曾经为革命浴血奋战的上海干休所的老干部们;捐款30万元给上海市青浦青少年乒乓训练基地;捐款2万多元给战斗在“抗非”工作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为“警民共建”捐赠维护治安专用器材数万元;为“保护长江万里行”活动送出30万元捐款;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00多万元;每年出资用于“点亮光明”活动,为原卢湾区的白内障人士治疗眼疾;先后向上海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捐款100万元;在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中捐款50万元……
多年来,周和平乐做慈善,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捐款捐物超过1000多万元。这个数字还在不断被刷新。
本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