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不屈的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拍电影,寻故居,怀念李白烈士
范洁
  无论是在抗日战场,还是解放战争中,李白在隐蔽战线坚持斗争,大智大勇,不屈不挠,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

  李白烈士牺牲时年仅39岁,引发各界哀叹与悼念。随时间流逝,他的英雄事迹、英烈形象却是历久而弥新。

  裘慧英扮“群众演员”

  1957年,李白的上级中央保卫部部长李克农向中央提议“要拍部电影,表现战斗在敌人心脏的英雄李白”。经过多方努力,仅过4个月《永不消逝的电波》即完成拍摄制作。电影上映后,观众受到强烈震动,李白的故事从此家喻户晓,激励千万青年成长。

  拍摄时,裘慧英亲自给摄制组介绍李白的生平。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为了解与还原往事,饰演女主角的袁霞住在裘慧英家,与她同吃同住,学她一举一动。后来,裘慧英也接到一个角色“群众演员甲”,站在女主角旁边扮“纺织女工”。

  提起这部纪念自己父亲的电影,李白之子李恒胜曾说:“电影是以我父亲的电台工作经历为原型,融合了许多地下工作者的情况,是一个原型,也是一个群体。”李恒胜后任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副团长,继承父亲遗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多方共建“烈士故居”

  李白烈士故居位于黄渡路107弄15号,这幢砖墙小楼是他最后居住、工作和被捕的地方。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革命遗址并不为人所知。

  1983年,虹口区开展名人旧居、革命遗址的寻访工作。“通过派出所找到裘慧英时,她住在四平路邮电新村的老式公房里,生活再简朴不过。”时任虹口区团区委宣传部长的吴德胜回忆,在裘慧英的陪同下他们走访故居,回顾往昔。

  1985年,“李白烈士故居”经市政府批准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当时还住着三户居民,经过虹口区政府、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上海市邮电管理局等多方商议,决定出资动迁居民,建立纪念馆。“三户居民对此表现出极大热情,都说自己是看着《永不消逝的电波》成长的,居然不知不觉在李白烈士故居住了三十多年,感到无比自豪!愿意服从组织安排。”

  不到一年时间,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正式建成。今天,这里仍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追忆历史,缅怀先烈。

  本报记者 范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公告
   第A17版:公告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新民俱乐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留学招聘/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健康
   第B12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6版:大购网专版
李白:抗战烽火中的“红色电波”
拍电影,寻故居,怀念李白烈士
新民晚报不屈的上海A09拍电影,寻故居,怀念李白烈士 2015-06-10 2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