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我去过许多次,作为一名普通的游客,大部分必看的必吃的,我都已经完成目标,顺利达阵。还记得多年前的夏末秋初,在一次往陕北的途中我又路过西安,那次我尝试着走进历史的纵深,换一种方式去探索这汉唐古都,想不到原本的浪漫之旅,竟差点演变成噩梦一场。
“泾渭分明”这句成语我从小便能朗朗上口。泾河在西安附近流入渭河,泾河水清,渭河水浊,泾河注入渭河时清浊分明,这是西安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我人既在西安,便兴起了到汇流处一探究竟的念头,亲自体验这成语的精妙之处。
我打开地图,找到了泾渭二河汇流所在的泾渭镇。此镇位于西安东北远郊的农村,但不知怎么过去,问了酒店前台与礼宾部人员,他们无人知晓。我出了酒店,在鼓楼闹市问了许多当地人,也没人能告诉我答案。
我索性拦了一辆出租车,司机说他在西安混了十几年,从没听过泾渭镇。不过他倒也热心,连打了四通电话求救,最后大致确定了方向走法。走着走着,当“泾渭分明”的路标映入眼帘,我内心雀跃不已。哪知道还没高兴多久,柏油路竟凭空消失,路标也不再出现,再接下来,就是一连串在泥巴路上问路、兜圈子的开始……
走了许多冤枉路,最后通过一位当地农民的指点,我们在泥巴路边看到了一条宽仅容人的叉道。农民说往下走便是,不过他警告我们,草可高得很!
司机说他就在路边等着,不跟我进去了。时近傍晚,太阳已经偏西。我一个人爬过了一堆土方,初有小径,虽极狭,然能通人。不料小径弯来弯去,后来竟也跟来时的柏油路一样,凭空消失,只剩下荆棘蔓草。
没有路,怎么走?环顾四周,形单影只的我开始害怕了起来。我方向感不佳,只凭着一股单纯的傻劲和使命必达的蛮劲,努力用脚踹开荆棘给自己开路,嘴里还不断念着“泾渭分明,你在哪里”,好给自己在荒郊野外助威壮胆。
走了一阵子,荆棘杂草还是不见边际,我开始务实了起来。我本来放弃了,已经开始往回走,却又看到一旁的黄土地似乎有人踩过的痕迹。我不甘心前功尽弃,遂缘迹行,忘路之远近,这下子竟让我走到了泾河边上。我亲眼看到脚下的泾河,居然跟渭河一样,黄浊不堪!眼见为凭,传统谓“泾清渭浊”已名不符实,应“泾渭皆浊”吧!
然而,泾河与渭河的汇流处还没到呢!理论上,我沿着泾河河岸顺流而行,渭河应该就在前方不远处,但没一会儿,一大片高耸的玉米田突然出现,就横在我面前,深不可测,让我的心又凉了半截。
看着比我高一个头的玉米田,我迟疑了一下,吸足了一口气,鼓起勇气往里钻。我在玉米秆里奋力穿梭,心中想的,不是张艺谋的成名作《红高粱》里姜文和巩俐在高粱地里的激情戏,而是,天色渐暗,万一我受困在这大片的玉米田里出不去,到时候我是不是得一个人在这成语之源数星星?想着自己的安危,想着被我拖下水、热心助我的司机还在苦苦地等着,我可浪漫不起来!才走了一二十米,翻腾的思绪就让我决定放弃!我知道目标近在咫尺,可是时间已晚,感觉不对,我不能再冒险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于是我毫不犹豫,立即折返。为了定位,我不断使劲吼道:“师傅,你在哪里?”过了半晌,我似乎在辽阔的天地间听到了微弱的回应,以为听错了,使劲再吼,又听到游丝般的人声,才稍感宽心。我循声前进,重复相同的动作,师傅的回应越来越大声,声音越来越清晰,我也越来越振奋。爬上土堤,终于见到师傅的时候,我激动不已,差点掉下了感谢的泪水。他说,他叫我我都没回应,真把他给急死了。
泾渭分明就差几步之遥,虽令人扼腕,却是我有生以来做过最冒险的事。一个人为了探究成语的源头而在荒郊野外披荆斩棘,如今回想起来,我都还颇觉自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