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5年06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马桶盖的黑色幽默
马 丹
  马 丹

  还记得今年春节10天,45万国人疯狂在日本扫货,让包括马桶盖在内的许多日货都断货的事吗?此前,某位财经作家还特意写了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把原本只是羞涩地深藏于闺中的马桶盖拿到了台面上。一时间,有关马桶盖的消息铺天盖地,成群结队的国民奔向了日本商场,众里寻他千百度,只为抢购一只马桶盖,甚至要好的大学师妹也替婆婆找上门,打听着能不能搞到一个马桶盖的电视购物员工价。

  然而,此后的新闻变得让人心情有点复杂:被抢到断货的日本“智能马桶盖”中,部分品牌其实是杭州某企业生产的。大费周章从海外“抢购”洋货,回家一看才发现赫然贴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标签,这样的桥段不止一次出现,确实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

  有人嘲笑去海外买“中国货”是“钱多人傻”,我却觉得未必然。中国被贴上“世界工厂”标签有些年头了,“中国制造”也未必都是廉价的山寨货,完全有可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这看看精明的上海阿姨们自然就知道,她们是断不会舍近取远背回一些“次货”的。只不过,曾经总是粗制滥造和“山寨”的“中国制造”与消费者的信任之间,还有着多年隔阂。

  这几日,天热了,便圈智能加热的马桶盖的风头是不如冬天了。但一条新闻倒可能真的戳到马桶盖这个“黑色幽默”的痛脚,那家制造马桶盖的杭州公司无奈地说高尖端零部件其实还是来自日本。“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或许才是“万众创新”时代最迫切需要关注的焦点。

  不过,我觉得,“中国制造”才走了这么些年,没必要因为马桶盖就给盖棺定论。就像19世纪初期,德国货也曾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英国人甚至要求德国产品出口必须贴上“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的标签,而如今,“Made in Germany”已成了技术精良的代名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8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09版:新民楼市
   第B1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3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让共情成为医患共识
风投之风
马桶盖的黑色幽默
做好“看不见的事”
“药龙虾”
明知故拆当课重罚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8马桶盖的黑色幽默 2015-06-25 2 2015年06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