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闸北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记者采访了这位获奖专业户,听他“说说”自己的故事。
“零基础”制图员渐成高手
吴建寅是一名听语残疾人,也是远近闻名的获奖专业户,无论是在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还是面向全社会的专业竞赛中,无论是在全市、全国级别的大赛上,还是在日本、韩国等境外举行的国际大赛上,他都不断捧回金奖、冠军、银奖等沉甸甸的奖杯。其中,在2007年和2011年举办的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CAD制图项目中,他夺得两连冠,并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看到这么光荣的履历,大家一定不会想到,他曾是一个“三无”制图员。
吴建寅回忆:“1994年6月,我从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美术班毕业,以中技学历进入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工作,被分配到建筑设计室。”刚工作时,他是一个“无操作电脑技能、无英语基础、无系统学过建筑专业设计”的“三无”制图员,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手绘。
吴建寅工作之余坚持求学,仅用6年时间,就取得了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
“挡雨通风窗”获四项专利
吴建寅先后承担了上海市及外省市的几十项市政重点工程的建筑设计工作,有些人可能会质疑,他听不见也不能说,怎样参与方案讨论?怎么理解业主要求?他承认,肯定有不方便,不过,他有三件法宝: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手机和电脑,通过笔谈、网聊和电子邮件,多花点时间,总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这样的坚持,他运用在工作中,在获奖无数的同时,又与同事们创新思路,实现了“内置式挡雨通风百叶窗”等全国首创的设计方案,获得四项专利认证。
鼓励更多人实现自身价值
通过担任徐汇区业余大学兼职教师,他又把这份坚持传递给学习AutoCAD平面立面制图的聋人大学生们,鼓励年轻学子们身残志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自从2011年当选为闸北区聋人协会主席,他经常走进社区、走入聋人家庭,了解聋人朋友们最迫切的需求。他联系闸北区图书馆成立了龙雅读书会,为聋人会员们搭建读书交流平台;在闸北区图书馆和公益机构的协助下,他发起成立了“聋文化文献中心”,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与聋人文化等内容相关的书籍、期刊、无障碍视听资料及图片资料,为聋人提供教育、手语、心理研究等方面的专业文献;他联系开设公益手语教学班,两年来共接待手语爱好者5000人次。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