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果航天员病了
陈钰鹏
  陈钰鹏

  “如果航天员在执行使命过程中病了……”人们也许很关心这个问题。不妨先讲一件大事:1970年,NASA的医生经诊断发现航天员托马斯·马丁利在发麻疹,于是马丁利错过了乘坐阿波罗13号的登月机会,由航天员约翰·斯威格特替补出发。然而这次航天行动失败,发射后两天,因登月飞船的服务舱氧气罐爆炸,航天器严重损坏。三位航天员急中生智,把航天器的登月舱当作太空中的救生艇,在缺电、缺水、缺少温度的严峻条件下,经历了九死一生,终于成功返回地球。

  至今到过太空的人有500多名,但这些人中没有一个在执行使命中得过重病。据NASA统计,平均每隔5年有一位航天员生病。这也许是因为预防工作做得好,为了防止航天员生病,人们尽了一切努力,采取了一切措施。

  航天员的身体必须高度强健,他们需作详细体检,往往在起飞前数周就和外界环境隔绝。航天员的座舱其实是病原体的天堂,只要有一名航天员打一个喷嚏,在失重情况下,病毒便可无障碍在舱内到处传播;外加座舱窄小,空间有限,疾病传染是无法避免的。

  考虑再周密,措施再完善,在众多航天行动中,航天员们还是不能抗拒感冒、低热、胃肠感染、口腔溃疡等疾病。这些病都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的,但航天员必须事先用相关的重要药物加以测试,以防止届时出现对这些药物的耐受性。此外,宇航中有一种“氛围恐惧症”,属于航天运动病,也被称为宇宙中的“晕船病”,尤其是穿着臃肿的航天服时,有可能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所以应在穿上航天服之前服用预防性药物。

  在出舱活动时,由于座舱内的压力是1个大气压,而舱外航天服内的压力为0.4或0.29大气压,这时航天员有可能得减压病——血液中的氮气容易形成气泡,人会感到疼痛,所以在出舱活动前,航天员需“吸氧排氮”,以防减压病。

  作为供航天员长期逗留和工作的空间站(比如目前唯一的国际空间站),它不仅拥有绝对精优的技术设施和装备,而且配有丰富、高效的药物和医疗器械,有一台除颤器和一台人工呼吸机,国际空间站总有一位航天员是精通医学的,他甚至可以做手术,也能为其他人处理牙病。

  在太空飞行中,航天员的身体状况由地面的航天医学专家通过生物遥测技术(测呼吸、血压、心脏状况等)、对讲系统及视频画面进行监控。发现航天员生病了,医学专家便及时指导用药;如果病重,根据事先确定的医学标准下令中止飞行,同时做好地面急救准备,一旦着落,立即抢救。宇航史上出现过这样的先例。

  美国的NASA专家和航天医学家正在为今后的火星使命而探索和研究关于航天员生病及死亡的问题:一位航天员如果在执行为期三年的火星使命中不幸死亡,他的遗体该如何处理?什么时候应该停止对病危航天员继续抢救的措施(因牵涉到重要的氧气消耗问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访美特别报道
   第A03版:习近平访美特别报道
   第A04版:习近平访美特别报道
   第A05版:新民眼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时政·要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 热点/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换书
夏沫的家
此“道”不通
大虫草和小虫草
山里中秋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西班牙塞哥维亚公主城堡(摄影)
今宵灯谜
如果航天员病了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如果航天员病了 2015-09-23 2 2015年09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