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舞者在舞台上排成直线,气息交融,身体随节奏舞动,彼此间并无接触,安静却蕴含无限,“身体”在舞蹈中自然绽放,形成强烈视觉冲击。昨天,“陶身体剧场”在上戏剧院演出最新作品《8》, 这是舞团创始人、编舞陶冶“直线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的委约作品。承接着《6》《7》,这部作品延续了“数位系列”的创作思路,通过挖掘运动逻辑、重复叠加过程,探寻在限制中产生美的可能性。
舞者并排站立成一条直线阵型,自始至终保持相同的间距,通过群体合一的律动,迸发出身体的协调感和生命力。他们轻灵的、一以贯之的动作,显示出一种无限性循环的感觉,通过重复带给观众负重感。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舞者都需要用极致的专注力,完成持续无间断的舞蹈语言。
这部作品与《6》《7》的不同之处,除了再增加了一名舞者外,舞蹈的包容度也更大。在形式上,舞者由站立变成了仰卧,肢体被进一步限制在地面上。在这种限制下,舞者的身体能力反而被尽情释放,观众的视线下移,无法看到舞者从头到脚的肢体全貌,只有对身体躯干的聚焦。在8位舞者如移动雕塑般丘峦起伏的流畅舞动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他们用身体突破平面的障碍,展现着微缩的变迁。
《8》的舞台设计极简,完全不同于目前流行的精美华丽。亮色的舞台凸显于暗色的幕布之中,仅留舞动的身体,力求用近乎纯粹的表达来传递出一种空间震撼力,让视觉焦点集中在舞者身上。舞者的服装不外乎黑白两色,与舞台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随着舞者就要冲破身体的束缚流动开来。本报记者 张艺
艺术节·每日记 不求甚解
5年前,现代舞在上海的演出市场上还是出票困难的“弱势群体”,如今,现代舞已然成为沪上演出市场的香饽饽。以前上海的大部分观众更愿意接受芭蕾舞这样的“经典艺术”,但现在,观众的观赏习惯在逐年改变,对现代舞的关注、理解力、审美品味都有提高。中国现代舞蹈市场的迅速开放,也导致各个国家的著名现代舞团,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中国。
在很多人看来,现代舞蹈没有“语言”,大部分也没有故事背景,很难让人看得懂。对于刚入门的舞迷而言,初次观赏现代舞很容易产生疑惑。其实,诚如现代舞大师林怀民说的那样,现代舞无需完全看懂,更无需提前做功课。“舞蹈跟文字不一样,也不是电视剧。舞蹈是台上的人用他的身体来使尽浑身解数,台下的人,用他的感官来接受讯息。”按照林大师的观点,看舞蹈是稍息不是立正,丢掉观念桎梏,进剧场来舒舒服服地看,自然会产生感觉。
其实,不仅仅舞蹈演员,每个人的身体都隐藏着最丰富的语汇。喜欢舞蹈的人,正是因为这舞蹈触动了他内心的表达,挖掘出他身体上想说而无法言说的舞蹈语言。如果说,芭蕾是优雅的古文的话,那么现代舞就是如今人类通用的白话文,谁都能看得懂,只是喜不喜欢的问题。 张艺
相关链接
观众看得懂现代舞吗
■ 浦东的萧王飞女士 我觉得不用看懂啊!什么叫看懂,这个本身就没法解释。你没办法非要理解出个故事出来对吧!看演员的动作、肢体、韵律很美,总体觉得好看就行了。
■ 普陀的张女士 希薇·纪莲,我是冲着名气去看的,我觉得大多数观众也是如此吧。对于舞蹈的理解和喜好,可能大家的差别会很大,比如我的同伴很喜欢希薇·纪莲最后一支舞,但是我喜欢的是两个男舞者合作的那支舞。
■ 静安的陆先生 我是陪女儿去看的,想给她受些艺术熏陶。女儿说没有看懂,但觉得舞蹈演员的动作很漂亮,和多媒体配合起来很好看,这样就够了吧!理解力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的吧!
■ 法国赴沪工作人士Sebastian 我对现代舞的理解就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可以是瞬间的情绪,也可以是连贯的情绪。舞蹈里不一定会有完整的故事,或许只是一个场景,甚至一个片段。每个人都会对此有自己的理解。